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学习

《兰亭序》时所用的毛笔来推测王羲之用什么笔?

0 2023-07-15 09:15:40

摘要:    来源 l《中国书法》2015年第7期  作者| 王学雷  原题 |蠡测“二王时代”的笔  在书写材料中,笔的作用相对于其他材料无疑是至为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讨的

  来源 l《中国书法》2015年第7期

  作者| 王学雷

  原题 |蠡测“二王时代”的笔

  在书写材料中,笔的作用相对于其他材料无疑是至为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二王”父子及其时代的笔。由于资料的罕缺,严格地说,本文相当程度上是种蠡测。

一、后世的推测

  由于资料的稀缺,不免会使研究流于悬测,很早的时候,就有人悬测王羲之书写《兰亭序》时所用的毛笔了。唐何延之《兰亭记》说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时候“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劲劲健,绝代更无”。【1】苏易简也引用过世间流传的一种说法:“世说:王羲之得用笔法于白云先生,先生遗之鼠须笔。”【2】好像皆可用以证明王羲之所用的笔是如何的。苏易简所引只是一种坊间的说法,可信度自然不高。而何延之的《兰亭记》披了一件“历史的外衣”,似乎堪为“信史”,宜可证成“世说”。然而这篇文字的真实性,在近来的研究中颇遭质疑,【3】自然也不宜采信。此类悬测之辞,不必深究,在后面的探讨中,我们会证明王羲之非但没有用过鼠须笔,而且还会举出他对鼠须笔大加诋毁的言论。

  北宋离晋代较唐为远,但北宋人似乎比唐人更热衷于探究王羲之所用的笔。因为从晋代以来传承有绪的制笔世家,在宋代非常有名,他们的制作中依旧沿袭、保存着晋代的特色。如五代南唐后主李煜的弟弟宜春王李从谦“喜书札,学晋二王楷法,用宣城诸葛笔,一枝酬以十金,劲妙甲当时,号为翘轩宝箒。士人往往呼为宝箒”。【4】蔡京之子蔡絛就说:“宣州诸葛氏素工管城子,自右军以来世其业,其笔制散卓也。吾顷见尚方所藏右军《笔阵图》,自画捉笔手于图,亦散卓也。”【5】宣州的陈氏是当时与诸葛氏齐名的制笔世家,家族中还保存着王羲之向他们的祖先求笔的书信。邵博的一则笔记告诉了我们这一切:

  宣城陈氏家传右军《求笔帖》,后世益以作笔名家。柳公权求笔,但遗以二枝,曰:“公权能书,当继来索,不必,却之。”果却之,遂多易以常笔。曰“前者右军笔,公权固不能用也”。予从王正夫父子得张义祖所用无心毫,锥锋长二寸许,他人不能用,亦曰右军遗法也。义祖名友正,退傅之子,居昭德坊,不下阁二十年,学书尽窥右军之妙,尚以蔡君谟为浅近,米元章为狂诞,非合作,然世无知者。如其所用笔,可叹也。独王正夫父子好之云。【6】

  邵博的记载给我们的启示是:王羲之(或他那个时代)所用的笔在唐中后期的书法家手中已不太适用了,时间的悬隔造成了不同时期毛笔间制作上的差异【7】,明人谢肇淛认为王羲之与柳公权所用笔的差异,在于刚柔的不同:

相传宣州陈氏,世能作笔,有右军与其祖《求笔帖》藏于家。至唐柳公权求笔,老工先与二管,语其子曰:“柳学士如能书,当留此笔;若退还,可以常笔与之。”既进,柳果以为不堪用,遂与常笔,乃大称佳。陈退叹曰:“古今人不相及,信远矣!”余谓柳书与王所以异者,刚柔之分耳。右军用鼠须笔,想当苦劲,非神手不能用也。欧、虞尚用刚笔,兰台渐失故步,至鲁公、诚悬,虽有筋肉之别,其取态一也,宜其不能用右军之笔耳。公权又有《谢笔帖》云:“蒙寄笔,出锋太短,伤于劲硬。所要优柔,出锋须长,择毫须细。管不在大,副切须齐。副齐则波撇有凭,管小则运动省力。毛细则点画无失,锋长则洪阔圆润。”即此数语,公权之用笔可知矣。【8】

 

  至于王羲之所用笔的具体形态,邵博依据张义祖所用的推测,是一种没有笔柱的“无心毫”,毛长在二寸左右。蔡絛尽管没有描述,只说明是“散卓笔”,恰好,黄庭坚的一则描述无意间成为一个注脚:“宣城诸葛高系散卓笔,大概(笔)头长寸半,藏一寸于管中。”【9】关于“散卓笔”,宋人多有记载,但言人人殊,近来亦有学者予以讨论。【10】“头长寸半,藏一寸于管中”,应该是东晋时期毛笔制作技术中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点将在后面会有所讨论。这里我们先来看一看前人是如何通过书迹,推测用笔的。

  清梁章钜在《退庵随笔》中载录了一则乃师阮元为其所藏宋拓《醴泉铭》写的跋语:

魏、周、齐、隋书派至欧阳而集其成,尝细玩此等书法是何等毛颖?今湖州笔只便写宋元字耳。必如此旧拓本,方见得古人毫柱踪迹。【11】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