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以前书法理论更多的表达了书法的艺术境界,但是到了现代我们要用新时代的思考去论据那么曾经的书法理论,是否到现代还适用。以下就是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在以前书法理论更多的表达了书法的艺术境界,但是到了现代我们要用新时代的思考去论据那么曾经的书法理论,是否到现代还适用。以下就是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书法理论中对书法艺术境界的表述
艺术境界来自一种感知与理性的呼应,来自本体获得的感知与自然社会的一种自洽的融通关系。同时,中国文化里,这种境界往往又反过来成为一种伦理教化作用的体现。同时,描述艺术境界也会借助其他领域来表达。
夫兵无常势,字无常体: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日月垂象、若水火成形。倘悟其机,则纵横皆成意象也。——杜本《论书》
这段话中,是用行军作战来表述书法的状态感觉。是说明书法中的动态感受,因为书法落成笔迹已经是静态,而其实书法作品是书写过程的记录,是一种动态的记录。这段话的作者是想说,书法真正的境界并非描摹静字,而是要找到书写中的运动感,力量感,以及综合各种因素而形成的“意象”。
“意象”是书法艺术要表达的东西,书法虽然起源于实用性的书写,但是书法作为艺术并不仅仅表达文字信息含义,更多是内在思想和情绪的抒发,而这种抒发的内容就是表达某种意象。所选取的字和文乃至于比喻都是意象的载体。
这段书论是以行兵作为意象的例子,体现了随机性的动态。中国美学中不论书画音乐诗词都比较侧重意象的表达,可以说,中国的艺术境界就是对意象的不同层级的理解和表达。
意象不是具象,所以看古人书论,不能把他所举的例子当做真实案例去分析。比如卫夫人说“点若高峰坠石”,并不是说因此要下笔如坠石般用力,而是要作为一个现象的观察者,感受石头从高空落下这个情境带来的速度力量的冲击感觉,体会那个“劲儿”。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