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书法是专精还是博览好 书法的专精与博览

0 2022-01-12 15:27:54

摘要:  书法学习与其他艺术有个最大的不同,即写字是一个已有技能。我们学乐器,一个尚且无法驾驭,自然在初期不会遇到是专精还是博览的话题。只有文学和书法有类似的讨论话题。在书法中,我们看历代碑帖,都可能看出两种现象。有的书法家严谨而崇尚功力,比如专攻颜体者,可以看出其一丝不苟。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书法学习与其他艺术有个最大的不同,即写字是一个已有技能。我们学乐器,一个尚且无法驾驭,自然在初期不会遇到是专精还是博览的话题。只有文学和书法有类似的讨论话题。在书法中,我们看历代碑帖,都可能看出两种现象。有的书法家严谨而崇尚功力,比如专攻颜体者,可以看出其一丝不苟。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而还有人则可以看出其博览百家的气度。最典型的就是宋四家之一的米芾。曾有人称其为“集古字”可见其涉猎之广。而这两者似乎又不是绝对对立的。米芾最早的功夫一定是以专精为先的,而后即使博览,也曾经听苏轼之劝专攻魏晋,似又有所成。

赵宦光在《寒山帚谈》里说:“不专攻一家,不能入作者阃奥;不泛滥诸帖,不能辨自己妍媸。”可见,二者各有作用,若不先深入获取一个扎实的认识,甚至不能明白碑帖作者的用意。而若无博览则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容易犯坐井观天的毛病。

又云:“不专一家,不得其髓;不博众妙,熟取其腴。”又云:“攻一帖为当家,若不能生发,流而为绣工描样;集众美为大家,若不能取裁,流而为乡愿媚世。一为浅俗,一为时俗,俗等耳。”

赵宦光认为两者都需要, 但是这个问题其实有一个时间次序和时代环境的前提。在古代,往往最开始是没有条件去博览,只能选择专精,且书法在古代是知识分子必须之工具,时代背景决定了这个有一定强需求。而当今书法已经不是必需品,且信息广播,人们把书法只能当做艺术追求和爱好,那么最关键的是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兴趣入口。

故而,从最宏观来看,在当今想要接触书法的爱好者,最开始的尝试寻找入口不妨多试多看,也就是可以大约“泛”一些,这个其实还不是书法学习的内容,而是一个寻找兴趣的过程。即现在人接触书法和古人需求不同,需要在学习之前加个“接触”的机会。而后若是寻找到方向和路径,才能做古人的第一步。

如果现在人只是接触书法玩玩而已,大可以如此“博览泛化”下去,毕竟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没有必要一接触就完全按照艺术标准去要求。但是如果立志以书法作为学习目标,那么第一步还是应该先专攻一家。

专供一家,并非模仿一家,而是通过一家首先吃透一些共性的问题。要知道初学者还没有资格做风格上的选择学习,所选只是兴趣使然的入口,即从这个入口可以开始学习最基本的用笔,执笔,结构,乃至章法。乃至审美感知的构建。

师父领进门,更多的是讲公共部分的基本功,而后修行在个人,则是需要转益多师,博采众长,看看别的帖是如何处理共性问题的,体认个性的不同,也是审美的进阶学习,感知的进一步深化。进而才能融汇贯通,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项穆《书法雅言》所言:“始也专宗一家,次则博研众体,融天机于自得,会群妙于一心,斯于书也,集大成矣。”艺术学习其实是从共性到个性的一个历练过程。朱和羹《临池心解》亦云:“凡临摹须专力一家,然后以各方纵览揣摩,自然胸中餍饫,腕下精熟,久之,眼光广阔,志趣高深,集众长以为己有,方得出群境地。”

王澍《论书剩语》也强调:“习古人书,必先专精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然非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若专此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

看来,先专精一家再泛化博览,似乎已经成了古人的共识态度。也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情况的。中国文化的思维习惯是先向内求,侧重内涵的提升。故而在学习和修炼过程中,也多先强调内在追求,其次才是外向的横向展开。“纵”总是在“横”前面。

在当今社会,我们既要了解古人学习的思路,也要结合时代特征,在广泛兴趣的建立前提下精研技艺,让书法艺术在新时代产生新的文化价值。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