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书法创作中审美的选择 审美的选择需要不断的调整

0 2022-01-13 16:55:49

摘要:  学习临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学其长则有其短。临摹学其意是有一定风险的,即那个东西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就未必如原帖那么自如,可能就会暴露一定的问题。这种审美的选择,是需要不断的调整的。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学习临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学其长则有其短。临摹学其意是有一定风险的,即那个东西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就未必如原帖那么自如,可能就会暴露一定的问题。这种审美的选择,是需要不断的调整的。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同样是学前人,项穆说“苏轼独宗颜、李,米芾复兼褚、张。苏似肥艳美婢,抬作夫人,举止邪陋而大足,当令掩口。米若风流公子,染患痈疣,驰马试剑而叫笑,旁若无人。” 说这两人书法的时候,项穆也毫不留情,不论其大名,直戳痛处,说苏轼的字如一个美丽的胖婢女,缺少灵动之态,让人不禁掩口而笑。而米芾虽然风流倜傥,却总有失控,旁若无人。

其实两人都是长短掺杂、各有利弊,故而审美的选择,不论选择谁,都要做好准备,这不仅仅是学了长处就有了长处,同时也可能因为自身的不适应而产生一个致命的短处。项穆的结论是:“择长而师之,所短而改之,在临池之士,玄鉴之精尔。”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艺术家把艺术当做一个完美的雕塑。因为艺术毕竟是一个自然的表达过程,王羲之的风格成立也并非完全他个人的能力,也是社会历史因素影响下的审美流变汇聚而成。也因此,王羲之被称为中国书法审美的高峰,给后人无穷的启迪。

项穆论书,风格大胆,笔锋犀利。他说了那么多还意犹未尽,又引用陆友仁《研北杂志》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蔡君谟摹仿右军诸帖,形模骨肉,纤悉俱备,莫敢逾轶。至米元章,始变其法,超规越矩,虽有生气,而笔法悉绝矣。予谓君谟之书,宋代巨擘。苏、黄与米,资近大家,学入旁流,非君谟可同语也。

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陆友仁的美学观点也是以稳健为侧重的。他赞赏蔡襄为宋代书坛巨擘,当是从稳健之观点出发。而有灵动之意的,更能代表宋代尚意书风的苏黄,却以为他们还没有入真流。这也算是一种保守的美学观点,毕竟在宋代的时候,苏黄米以及蔡京的书风是一种标新立异。

由此也可以看出,后人以风格归类之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定不是蔡襄,而是蔡京。因为蔡襄的风格是沿袭唐代,是稳健为主,并无求变通之意。

而且他还说米芾的书法风格变化太多,故而初学之士,切不可看。趋向不正,取舍不明,徒拟其所病,不得其所能也。这句话说的很关键,即意多于法的书法,不适合初学,基础还没有巩固,很可能只学到了他的习气和毛病,却没有学到其真正有利的地方。

这也是书法学习最开始的风格选择的关键要点。如果喜欢米芾的字,初学者应该在其风格上上溯其源头,在上游寻找适合的法帖。由此便说:“米书之源,出自颜、褚。如要学米,先柳入欧,由欧趋虞,自虞入褚。学至于是,自可窥大家之门,元章亦拜下风矣。如前贤真迹,未易得见,择其善帖,精专临仿,十年之后,方以元章参看,庶知其短,而取其长矣。”

这里便把米芾的上游书家都表述了出来,因此而学,可能窥探到更深处的美学内核,学好之后再看米芾,才能看清晰米芾的长短,就可以进一步进行选择了。所以,选帖的确是一个关键点,当然这是纯粹的美学语境下来说的,现代书法爱好者自不必如此苛求,只是明白审美能力的训练,需要在不断选择中就可以了。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取法乎上”的一种审美态度。因为人的手往往不及眼力,故而书法关键是训练眼力,眼力一定要高,所以初学则需要在审美上首先选择。

陆友仁格外推崇集字王羲之的《圣教序》,他说:“若逸少圣教序记,非有二十年精进之功,不能知其妙,亦不能下一笔,宜乎学者寥寥也。此可与知者道之。”圣教序的确汇集了王羲之的笔法,若学习行书,圣教序是不可回避的法帖。要明白其中真味,除了勤学临写,也需要明师指导,不断在审美中纠正方可。

不同时代的审美观点和艺术的状态都不同。在这个时代,如何看待艺术,是当作爱好,还是毕生追求,是用来谋名利还是成为修心养性之徒,都是现代人需要做的抉择。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