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书法作品是墨迹心痕,不同书体字体,也是一串串不同节奏的音韵。书法以线条的视觉涌动,转成了具有生命力的音符。箫是用生命的表征——呼吸,转换成了视觉感的线条。书法的流动音乐往往和呼吸关联,故而古代也总是“气韵”并称。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书法作品是墨迹心痕,不同书体字体,也是一串串不同节奏的音韵。书法以线条的视觉涌动,转成了具有生命力的音符。箫是用生命的表征——呼吸,转换成了视觉感的线条。书法的流动音乐往往和呼吸关联,故而古代也总是“气韵”并称。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南齐谢赫在其“六法”中,提出了“气韵生动”的概念,韵是节奏的和谐。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说:“凡书画当观韵”,特别强调了一个“韵”字。十九世纪英国唯美主义大师沃尔特·佩特则说:“一切的艺术都是趋向于音乐的状态”。西方还有“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之说。可见中外的艺术家们都发现了艺术的音乐性这个生命密码。
书法与音乐密不可分,而有时候看书法的方式如果执着于视觉经验,反而很难究竟。字体之间最核心的不同,在于节奏变化。要从音乐性去理解这个问题。转变字体,要从节奏上下功夫,具体的细节不同只是表征,不是核心,要把书法当音乐去“听”,这种“听”是一种视觉通感,如同对武术来说,“听”是触觉通感。
真与似
艺术学习都是从形开始,书法便是临帖。识韵则要取其奥义,从实践中去感受,而不是仅仅的模拟形状。因为外在都能看到的形,其实是一个衍生品。这是很多人的艺术学习误区,真正的韵在后面,前面的只是他的一个因素的伸展。
由形开始没有错,但是那个并非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找到后面的真韵。若是分不清这个前后关系,误把最明显的前端形当做的目的,或是过分执着于前端,则很难体会后面的深意。有人说要把形练得烂熟,自然可以进入,我对此看法颇不认同。
外延的衍生你重复一万遍也不会趋近于真,换来的只有麻木和程式化,已经和艺术感知无缘。故而我们看古人所记载的“真”和我们现在理解的形并不相同。张怀瓘《二王等书录》云:“近有释智永临写草帖,几欲乱真。”。其中“乱真”绝不会是形上一模一样。
古人临帖是取风神,中国的艺术学习不是技术工种,正确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感知训练体系。也绝不是技术熟练之后加上艺术感悟,真正的艺术感悟是乘法,不是加法。没有艺术家的技术是堆砌的,艺术家的感知是不断融合的。
不过为了求真,肯定要先求似,是感知节奏韵律,与其合拍。孙过庭《书谱》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黄庭坚《论书》云:“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帖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黄庭坚说的是非常清楚的,形上似即可,万不可执着于此。
擒与纵
擒纵是一种细腻的艺术感受。“擒”“纵”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捉拿与释放。二是说事之严宽缓急。在书法中,则是指运笔收得住,放得开。擒纵是收放具体的做法。这是书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奏把控。笔和笔画若是人不控制则是自然落下,而人所为的书法控制,即擒纵二字。
抓住笔用其动力行笔,则是擒,而手放松让笔自然挥洒,这个时候又是纵。而二者不可偏废,若只有擒,则拘谨。只有纵则涣散了。周星莲《临池管见》曰:“作字须提得笔起,稍知书法者,皆知之。然往往手欲提,而转折顿挫辄自偃者,无擒纵故也。
擒纵还表达了一种对力量的掌握。擒是一种节制和留有余地,纵对应的是开合。书法在擒纵之间,则气韵生焉。
周星莲说:“擒纵二字,是书家要诀。有擒纵,方有节制,有生杀,用笔乃醒;醒则骨节通灵,自无僵卧纸上之病。否则寻行数墨,暗中索摸,虽略得其波碟往来之迹,不过优孟衣冠,登场傀儡,何足语斯道耶!”
离与合
节奏单一的音乐容易让人入睡,却难以让人着迷,因为若是太均匀太规整,虽然不算数丑陋,但是也不能说是艺术。书法的节奏若也是如此,则只能实用,无欣赏价值。音韵之感人动情之处,一定是波动的,即有离有合。
人生便是如此,有分离也有聚合,分分合合是人生,也是历史。宋曹《书法约言》载:“古有云‘书家秘法,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离合之间,神妙出焉。’所谓离者,务须倍加功力,自然妙生。”
可见,书法中用笔和结体也有离合之法,字不能太过于规矩,而要有动势有节奏。形上的疏密和力度变化都是离合的一种表现。能达到平衡动态的运用离合,艺术感染力就会很强。
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云:“攒而能离,合而能别。葱翠盈前,无非气韵。菁华满目,尽是文章。”其中“攒而能离,合而能别”正是其中关键所在。笔墨能得之“离合”,便见“气韵”。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