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书法之形的动态之感 不是死板的绝对平行

0 2022-01-20 16:46:44

摘要:  书法的“形”不仅仅是体现在静态的“黑白,大小,方圆,”还要有动态之感。书法的用笔,结体都不是死板的绝对平行,而是要在字形中体现出一种活动关系,这种关系如同让字有了不同的视觉节奏,也如同有了呼吸一样。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书法的“形”不仅仅是体现在静态的“黑白,大小,方圆,”还要有动态之感。书法的用笔,结体都不是死板的绝对平行,而是要在字形中体现出一种活动关系,这种关系如同让字有了不同的视觉节奏,也如同有了呼吸一样。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文化是以感为体的思维方式,故而书法之空间感,也来自于自身的切身感受。书法之美并非在于可以制造抽象符号,而是要让形态符合人之身心状态,书法便是想要建立一个与自然和谐的人的状态,同时书法也要法于自然之理。

曲与直

自然界中没有绝对直的事物,只有相对的。我们看树枝,看马路,其实都是有曲度的。而“水”作为中国智慧的代表,更是“曲折”的直接代言。九曲黄河,流淌着生命的音符。曲与折,也是相对而言的,各有侧重的。

“直”代表了一种原则性,我们总说一个人要“正直、中直、刚直”,就是说一个人要有为人处世的原则性。在书法中,线条虽然没有绝对直的状态,但是心中却要有一个“直”的核心参照。否则,字即无骨也。

“曲”代表了一种灵活性,人只有直没有变通也会处处受挫,有道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即为人处世的智慧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书法中,好的线条是曲中见直。太曲则无力,太直则死板。咏春拳云:“直向曲中取”,即最好的直都是与曲相应的。

王羲之在书论中则提出“十曲五直”,更是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提出“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的主张,一波三折便是“曲”,象征着笔画的灵动性。

疏与密

自然界中没有绝对平行的事物,大多数是有“参差不齐”的疏密关系,而正是如此,才更有生机。树林、浪花、山河,皆有疏密之变化。疏密在书法中也是“形”上的一种生命力关系的体现。疏密是书法结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疏密,象征着关系的远近。如同人与人的处事,写字中笔画之间的关系就格外重要。这种关系是灵活的,变动的。古人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有的书家的结体风格即是以疏朗为主,但是在具体字中也有笔画密集之态。有的书家结体风格是以绵密为主,但是具体字中也有开合之趣。不同风格各有所长,皆是在疏密中找到了平衡的对应关系。结体疏朗给人以大气爽快的感觉,结体绵密则给人紧凑蓄力的感受。

在不同的字形结构中也有疏密之别,古人说:“独体结构难在疏,合体结构难在密”。独体字笔画少,则在疏的时候容易失去平衡感,合体字笔画多,则难在密的时候失去活力。可见,中国艺术追求的便是一种平衡的活力。这个才是它真正的追求标准。

诗词中也如书法一样充满疏密的对比。王炎写江树:“江树疏疏兼密密,云根怪怪复奇奇。”杨万里写秋雨:“似雾如尘有却无,须臾密密复疏疏。”疏密是自然之象,也是艺术处理的重要状态。书法是以线条为主的艺术,在勾画汉字的时候,疏密变成了形上的一种灵活调整。

俯与仰

书法之形,说的是其空间性。而在空间中最具生命力的形态,即是俯仰的关系。俯仰已经是一种人的身体状态,而这种身体状态又表达了一种“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书圣王羲之对“俯仰”一词颇有偏爱。在他的多个作品种都用到这个词。

王羲之《兰亭序》中连用三个“俯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在《兰亭诗》中亦云:“仰眺望天际,俯盘绿水滨。”。

俯仰用简单的话说,其实就是低头抬头,如果说书法同时带有空间和时间的性质,那么俯仰便是空间性与时间性的中间过渡。“俯仰”也是书法术语,是指书法结构点画偏旁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个形态如同低头抬头间的动作呼应,故而用这个词模拟。

东汉蔡邕云:“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俯则要下应,仰则要上呼,俯仰对应着呼应,一个字的结体,尤其是合体字,不同部分要有一种相互映带的顾盼之姿,字方能有活力。

俯仰甚至也表示了用笔的状态,其实是毛笔的俯仰之态带来的线条变化,俯仰会让力度产生变化,让线条的状态产生一种波动。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