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由武术歌诀看书法中的行草之意 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0 2022-02-15 16:49:54

摘要:  书法的诸多字体中,古代文人最常写的必然是行草书,因为行草书实用有效率,且能在书写的速度中体现性情。故而历代作品都是以行草书为多。行草书更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书法的“时间性”原则。而写楷书篆书则容易陷入描字勒字,明白行草之意则非常重要。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书法的诸多字体中,古代文人最常写的必然是行草书,因为行草书实用有效率,且能在书写的速度中体现性情。故而历代作品都是以行草书为多。行草书更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书法的“时间性”原则。而写楷书篆书则容易陷入描字勒字,明白行草之意则非常重要。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说:“夫用笔之法,急捉短搦,迅牵疾掣”,可见写字的时机非常重要,而在关键的时候不可擅自停顿,要一气贯之,在势上寻求技术的细节,而不可在细节上去寻找势。武术在这点上与行草书非常相近,故而很多武术歌诀体现了这种速度与迅疾的关键之处。

电影《一代宗师》里宫二先生一直在重复一句武术歌诀,名为“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电影里是借用武术歌诀说他所面临的事情退无可退,只能前进。

但这句话有一个问题,就是“进”的过程中其实不能有“思”,有思则滞,因为在风驰电掣中,是没有时间“思”的,只有感知,没有思考,若是改做“宁可一进,莫在一停”则合理的多。

而其实这句是化用《形意拳技击歌诀》中的话。拳谱原话是“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能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生。”

这句话就不会有误解了,这里有前后句,则是在说明“不存思”的合理性,拳真正出是看不到的,若能看见则“不为能”,“能”只在“进”中有,而不在“思”中存。这句话非常形象的说明了武术进击不可存思的道理,行草书写也是一样的道理。

唐太宗说:“行书之体,略同于真。至于顿挫盘礡,若猛兽之搏噬,进退钩距,若秋鹰之迅击。”行书的形态和楷书差不多,但是书写的意则和楷书全然不同,要如同鹰之迅击一样。又说:“趯须存其笔锋,得势而出”行草更注重的是“势”,势是两个端点之间迅速连接的状态,故而速度和不迟疑是最关键的状态。

苏轼评价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米芾则自称是“刷字”这都说明米芾写字是得势的,且能在势上发挥力量,进而找到自己的风格。这种感觉和形意拳的歌诀类似,即一笔过之,不可随意停止,让气息贯通。如蔡邕所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螳螂拳谱》载:动如雷炸,手似车轮腰似轴,脚步好似卷地风,眼如鹰视不放松,手到步随,力贵迅发,机贵神速,拳打乌明珠,棒打十指间。

这段话体现了在得势时候的力量彰显,浑身似轴,调动周身而齐发,正如写草书时,思路,情绪,手腕,手指,肘都要浑然一体,在笔墨的挥动下挥洒自如。草书不是乱写,却的确要有率意之情,如若以楷书为意,即使楷法精妙也不得草意。

宋高宗赵构说:“草则腾姣起凤,振迅笔力,颖脱豪举,终不失真。”草书是龙蛇起陆之象,和楷书全然不同。曾经有这样的说法,说写草书要以楷书作为基础,这种说法全然没有道理。楷书应该是行书的基础,因为楷书本身即是行书的快写。

行书和楷书在结构上和笔法意识上都是接近的,只是速度上气势上不同。而草书和楷书不论是笔法和结体和意识都全然不同。草书是以迅疾之意识作为核心去探讨技法的,即草书其实并非所有人都能写,他是某种性格的人自然书写就有的状态。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