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无论你喜不喜欢书法,你一定听过《兰亭序》的名号,还见过《兰亭序》的图片。但是,你知道吗?你看到的《兰亭序》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所以王羲之的真迹去哪了呢?我们看的《兰亭序》又是哪来的呢?要说清这个事,关键人物是智永。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无论你喜不喜欢书法,你一定听过《兰亭序》的名号,还见过《兰亭序》的图片。但是,你知道吗?你看到的《兰亭序》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所以王羲之的真迹去哪了呢?我们看的《兰亭序》又是哪来的呢?要说清这个事,关键人物是智永。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
1、智永
真草千字文
智永,生卒年不详,一般被称作隋朝书法家。
他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书法代表作是《真草千字文》,一派纯正的二王书风。
细看《真草千字文》,可以发现智永对某些字的处理和《兰亭序》有点像。
这并不奇怪,因为智永是见过《兰亭序》的。
众所周知,《兰亭序》是王羲之聚会时写的,当时他还喝了点酒。
酒醒之后,他自己也觉得,写得非常好,想再来一遍压根做不到,所以他自己也很看重这件作品,决定把它当作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
前面说了,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所以《兰亭序》很自然地到了智永手中。
但《兰亭序》传到智永这,有了一个新问题——智永出家做了和尚,自然没有孩子,所以没法往下传了……
2、辩才
好在,没有孩子,还可以有弟子。
智永最后把《兰亭序》给了弟子辩才,于是就有了萧翼赚兰亭的故事。
话说,唐太宗李世民是王羲之的迷弟,一直致力于搜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他听说辩才手上有《兰亭序》,就给辩才好吃好喝好招待,但辩才并不买账。
辩才说自己确实在师傅智永禅师那见过《兰亭序》,但智永圆寂以后,这《兰亭序》就不知所踪了。
虽然唐太宗怀疑辩才在撒谎,但毕竟没有证据,也不好多说什么。
作为皇帝,唐太宗当然可以威胁、恫吓辩才,但这样做实在太不体面,不符合自己“明君”的人设。
正在唐太宗为难之际,房玄龄向唐太宗推荐了监察御史萧翼,而萧翼愿意做一些不体面的事。
3、萧翼
为了骗取辩才手上的《兰亭序》,萧翼先向唐太宗借了几件宫里收藏的王羲之作品。
之后,萧翼就把自己打造成落魄书生,去永欣寺和辩才偶遇。
偶遇之后,萧翼在寺里待了十几天,天天和辩才论文咏诗套近乎。
等两人熟络到一定程度,萧翼就说自己爱好书法,而且手里有几件王羲之的真迹。
萧翼把作品拿出来和辩才分享,一通狂吹。
辩才看了就说,你夸得有点过,这几件作品和《兰亭序》压根没得比。
于是萧翼用话激辩才,《兰亭序》早就失传了,你怎么知道这几件作品不如《兰亭序》呢?你就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不知有诈的辩才,立马拿出自己珍藏的《兰亭序》,啪啪打萧翼的脸。
4、唐太宗
就这样,萧翼探查到了《兰亭序》的下落。
之后,他趁辩才不注意,借用驿站将《兰亭序》偷偷快递给了唐太宗。
收到《兰亭序》的唐太宗,并没治辩才的欺君之罪,反而给了他不少布帛、白米。
但辩才心里很不是滋味,转年就在惊吓和遗憾的情绪中死去。
之后,热爱《兰亭序》的唐太宗,找了一群人来临摹,比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著名书法家。
但临摹的最好的是不怎么出名的冯承素,冯承素的摹本也就是今天常见的神龙本。
那《兰亭序》真迹去哪了呢?被唐太宗带进坟里了,也就是昭陵。
那我们今天有可能挖到《兰亭序》的真迹吗?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