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据说,书法是一个很卷的行当:王羲之每天洗笔,搞出了“墨池”;智永在永欣寺里宅了几十年,写费了好几筐毛笔,弄了个“退笔冢”;怀素用不起纸,在芭蕉叶上练字,写秃了一万多株芭蕉树......听了太多这种励志小故事,小白们或许会想,只要多写多练,我就是下一个“王羲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据说,书法是一个很卷的行当:王羲之每天洗笔,搞出了“墨池”;智永在永欣寺里宅了几十年,写费了好几筐毛笔,弄了个“退笔冢”;怀素用不起纸,在芭蕉叶上练字,写秃了一万多株芭蕉树......听了太多这种励志小故事,小白们或许会想,只要多写多练,我就是下一个“王羲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于是,小白们将初期无处发泄的热情汇聚成了一个字“写”,可是你确定不来点理论指导吗?
▌学书法离了理论知识会怎样?
学书法当然要写,但不能撇开理论、闷头瞎写,否则会有很多问题。
第一个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学不会”,就算照猫画虎的“写”出了大概,也可能只是对着字帖反复“画字”,不得笔法。
第二个问题是“听不懂”,当你拿着自己的作品去向老师、前辈请教,由于你不懂理论知识,对他们说的历史、术语都一抹黑,于是他们的指导成了对牛弹琴,你也很难进步。
第三个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易跑偏”,不了解前人总结的理论知识,一个人在家“闭门造车”,几乎必然会在审美上翻车。
一条腿走路最大的问题是容易误入歧途,用大老师的说法就是会导致“审美素质”低下,除了四大楷书,很难欣赏别的书法类型。
▌为什么需要学习书论?
清人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临池之法,不外结体,用笔……苟非多阅古书,多临古帖,融会于胸,未易指挥如意也。”
“多阅古书”是在“多临古帖”之前的,如果没有理论知识,上来就是写,很容易变成单纯手熟的“老干部体”。
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主角不可能扎20年马步就成一代宗师,总需要“降龙十八掌”、“乾坤大挪移”一类的“秘籍”。
书法同样如此,想要成为书法界的“高手”,除了“手熟”外同样离不开书法理论的支持。
明人解缙在《春雨杂述·学书法》中提到“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回顾书法史,能写出名堂的多是有机会得到口传心授的人,比如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虞世南是智永的外甥,都有书法家亲戚。
我们一般人,或许没法像王献之、虞世南那样借由长辈的口传心授来学习书法,至少应该从诸多被公开的古代书法“秘籍”中学习运笔、笔法、结字、执笔等技巧知识。
▌理论与实践并不是选择题
作为一名书法小白,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对技法去反复练习外,书法理论同样是前进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就像清代书家包世臣的著作名称《艺舟双楫》那样,书法的海洋需要“双浆”。只有文化、技法双管齐下,才能真正意义上“快速”学习到书法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