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很多人喜爱书法,是因为它字形美观,尤其是我们所熟知的隶书名家刘炳森所写的隶书书法,端庄大气,美观好看。但刘炳森的隶书书法,也一直被指为俗书,并不具备书法的艺术性,因此,有人分析,刘炳森的隶书书法之所以被称为俗书,其根本原因在于他没有把隶书的古质、拙朴写出来,并且这一俗书的称呼是伴随着他的隶书面世后就有的。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很多人喜爱书法,是因为它字形美观,尤其是我们所熟知的隶书名家刘炳森所写的隶书书法,端庄大气,美观好看。但刘炳森的隶书书法,也一直被指为俗书,并不具备书法的艺术性,因此,有人分析,刘炳森的隶书书法之所以被称为俗书,其根本原因在于他没有把隶书的古质、拙朴写出来,并且这一俗书的称呼是伴随着他的隶书面世后就有的。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刘炳森是第三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一直以隶书著称,他因为隶书写得十分漂亮,大气美观,因此,在全国各地的门市牌头上都是由他所题写的,直到今天,还有人在用他当年题写的门头牌子。
刘炳森先生在书法方面影响力很大,当年学习他的隶书者很多,也可以说,许多书法爱好者就是因为喜爱他的书法而走进了书法的殿堂。他曾经编写出版了20多本书法方面的书籍,发行量很大,诸如:《刘炳森楷书千字文》,《刘炳森隶书千字》、《刘炳森隶书板桥道情》、《刘炳森选编勤礼碑字帖》、《刘炳森主编中国书法艺术》、《刘炳森主编中国隶书名帖精华》等,有的发行量超过千万册。
刘炳森的隶书是从东汉隶书而出,有人分析他的隶书主要取法于《华山庙碑》、《乙瑛碑》等东汉名碑,这些碑帖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横画较细,竖画较粗,结字呈横匾方型,尤其是捺画的最后一笔较重,这就让字的重心下垂下来,显得很稳重,这是《华山庙碑》的主要特点,而《乙瑛碑》主要是字形美观,笔画轻重分明。所以,刘炳森主要是吸收并发展了这两种隶书名碑,最后形成了自己的书法特点。
但是,刘炳森并没有在其它名碑上放弃过学习,例如他也曾多年临摹过《石门颂》、《张迁碑》等,很遗憾的是,刘先生在学习《石门颂》时并没有把它的“放”学过来,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临摹《石门颂》,在学习《张迁碑》时,也没有把它的朴拙、古质学过来,仍然是在照着古碑写自己,基于这些,他的隶书风格也就一直这样固定下来了。
学习书法贵在兼收众家,最终自成一体。刘炳森也不例外。他之所以被指为“俗书”,这除了他个人在学习书法的理解、看法以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历史原因。我们知道,书法在改革开放以前,都是很沉寂的,那时并没有很多人热衷于书法学习,但之后,尤其是在80年代初期,书法热便形成了,当然,在那个历史条件下,人们更加注重书法的字形美、外在美,打印技术还不成熟,许多店家都是由书法家去写门头字,刘炳森便是其中一位。
俗书、雅书,以前也叫做雅俗共赏,就是谁都可以认识的并且谁都称之为很美观的书法。但随着书法艺术发展变化,曾经的雅俗书也被人们所逐渐远离它,因为书法艺术家们觉得这种书法只是把字写好看了,并不具备艺术性所需要的各种要求。例如在刘炳森的隶书书法作品中,很少就有用墨色飞白来表现书法艺术性的栽个特点,也没有在一幅作品中把哲学关系表达出来,这就注定了它的“俗”的一面。
当然,我们并不是指责刘炳森先生的书法,而是从他的作品中用历史观、艺术性进行了一些分析和判断,旨在提升书法爱好者对书法学习问题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