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书法家为什么都很看重书法的线质 怎样才能写出线条的质感

0 2022-07-01 17:02:47

摘要:  古人把书法的线条并不叫作线条,而是叫作点画。但当代很多书法家却把点画叫作线条?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当代书法是融入了国画的一些因素,笔墨、线条都是表现书法好坏的一个重要条件。其实,如果仔细想想,古人虽然没有把点画叫线条,但他们也是以线条的标准来衡量书法好坏的。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古人把书法的线条并不叫作线条,而是叫作点画。但当代很多书法家却把点画叫作线条?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当代书法是融入了国画的一些因素,笔墨、线条都是表现书法好坏的一个重要条件。其实,如果仔细想想,古人虽然没有把点画叫线条,但他们也是以线条的标准来衡量书法好坏的。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王羲之曾说:“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能尽其妙者,事事皆然。”这里,王羲之说,书法的意趣,来自于点画,而有些点画所表现出来的意趣,会让人妙不可言的,也是言语所不能表达的。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也说:“草以使转为形质,以点画为性情。”意为,草书的形质在使转之上,而点画则能表达出人的性情。可见古人对书法这一基本单元的重视程度。

如果按照线条来衡量书法好坏的标准,那么,古人也是在点画(线条)中来说明它的质感及意趣形态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代书法家对书法线条的质感认知与古人是站在同一看法基础之上的。当代一些书法大赛中,许多评委也都把书法的线条及其质感放在了第一位,而并不是它的字形。

什么是书法的线质?

古人从一开始就很重视书法的线质,它们在对书法线质的认识是从它的内在本质说起的,也是和人与动物的生命运动联系起来看待的。汉代书法家卫瓘就说过:“我得伯英之筋,恒得其骨,靖得其肉。”他说自己学习书法,得到了张芝的筋,他的儿子卫恒学到了其骨,而索靖得到了肉。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把书法中的点画看作是人或动物的筋、骨、肉,只有这些达到了,书法才会有坚强的生命力。

当代书法家也对书法中的线条有新的认识,他们普遍认为,书法线条的好坏,还取决于它的质感。当代书法理论家邱振中在他所著的《书法的形态与阐述》中说到:“线条是构成书法艺术形式的唯一手段。只有当线条获得足够的表现力时,它才能上升为艺术。”可见当代书法家们对书法艺术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当然,当代书法家把书法是作为艺术来看待的。不管是书法也好,还是艺术也好,线条始终是衡量书法好坏的一个唯一标准。

好的线质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从书法线质的概念来看,好的线质应当具备以下条件:筋、骨、肉以及表现力。筋,是书法中的精气神,它是线条在运动中所产生的气脉,是推动书法生命的活力因子。王羲之在《题笔阵图后》中说到:“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可见书法的筋脉是指它的气脉所在。正如人体一样,筋脉好了,人就有了活力。在书法中,筋脉也具有弹性、韧性。这正是书法线质的内在要求。

骨,原是指人或动物身体中的骨骼,古人在对书法研究中引用到点画之中,用来形容书法的骨力。如唐代书法家张怀瓘的《书断》中记载:“韦诞云: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笔画微瘦。惟刘氏之法,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这里的骨力,就是指书法中点画的力量感。由此可见,我们在说书法点画的力量感时,都是说它的骨力。

肉,可以联想人体上的肉来感同书法的点画,对一个人体质评价时,常常会说,人家的肉感有弹性,光滑,身体一定很好。而那些灰暗、有皮肤病的,说明身体一定是出了问题的。书法中的肉,是点画是否光滑,是否表现出它的丰腴之感,如此一来,就是好的点画。

当然,我们在审视书法点画的质感时,并不是单纯地用一个方面来考察它,而是要结合起来看整体,也就是说,书法中的筋骨肉是相互依存的。如果从艺术性的角度来看的话,它还是要有“足够的表现力的”。这要根据所要表现的艺术手法来决定它的“表现力”。例如我们要表达作品的苍茫感,就尽量多使用线的骨感,而筋和肉则要少一些。等等。

如何实现书法线条的质感?

书法线条的质感既然来自于筋骨肉,那么,如何才能让书法表现力更为显著?这是学习书法的人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元代书法家陈绎曾说,“字之筋,笔锋是也。”这句话虽然说得简单,但它是很明确的。笔画在书写时,它的筋来自于笔锋的。笔锋是毛笔笔尖最中间的部分,筋有筋法,在书写时,一般是最尖的部分所行走的路线,它就是点画中的筋力,是气脉所在。所以,许多书法家在作字时,都很重视中锋用笔,其目的就是要表现点画线条的筋力。

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里提出了一个骨力产生的条件,那就是“笔力”。何为笔力?《晋书王献之传》中曰:“时议者以为羲之草隶,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这里说的骨力就是指王羲之的笔力可强于王献之的,是技法水平中的书写力。因此,解决骨力的问题就要立足于对古人书法的再学习、再研究、再练习之上。

如果把一根线条的组成看成是三个部分的话,即筋骨肉,筋是最里边的、最中间的,紧接着是骨,而最外层的则是肉。由此看来,肉是毛笔的辅毫所产生的。米芾在研究书法时,以前人基础上,又提出了“锋势”的概念,它把辅毫所产生的轨迹细化到了每个笔毫之上,即“锋势备全”。这既要求点画要有形势、还要有锋势。这就为点画的肉指出了书写要求。血和肉是相互依存的,它们都与墨法有关。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得出,书法中线条或点画的质感决定了书法作品的好坏,但质感又来自于筋骨肉的表现力。因此,在当代书法审美时,往往很注重书法的线条质量,而线条质量也决定了书法的风格及其表现方向。如:线条质厚时,书法就是古雅的、浑厚的,线条险绝时,书法风格就是苍茫、险峻的,这也是线质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