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初学书法就要从临摹开始,古人也不例外。清代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到:“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但当代一些书法家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有的人说,书法在临摹时,不必在乎外形或间架结构是否像,只要能得其笔意就行。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初学书法就要从临摹开始,古人也不例外。清代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到:“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但当代一些书法家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有的人说,书法在临摹时,不必在乎外形或间架结构是否像,只要能得其笔意就行。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这两种说法哪个才是对的?我认为,肯定是古人说得对。
从周星莲所说的这段话中,他至少说到了初学书法时的三个要求和四个方法。
这三个要求是:
第一,学习书法必须要去临摹。现在有一些书法爱好者非常喜爱写字,但由于各种原因,有的人在写字过程中,不去临摹,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写字,这不是个好办法。为什么要去临摹?临摹就是用古人的写字方式来规范我们的书写方式,这也是衡量和考察书法好坏的重要标志,古人的书法是一把标尺,好与坏,行家一眼就能看出来你是学谁的,学得怎么样。这就是临摹的要求。
第二,“临书得其笔意”。什么是笔意?简单说,它就是得到古人用笔的意图,也就是古人写字的用笔方法。这一点十分重要,不管是学谁的,也不管是楷书还是其它书体,都要学到古人的用笔方法。但这个方法始终是从临摹中而来的,是体会和实践得到的。用笔的方法就藏在古人的字帖当中。
第三,“摹书得其间架”。“临”和“摹”是两回事。“临”,是照着原作来写字,而“摹”,是拓在原作上写字,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描红。为什么从“摹”中可以得到字的间架结构呢?这是因为我们在刚开始写字时,字的间架结构是难以把握的,而通过这种方法,就会固化它,时间久了,也就有了某种记忆了。
上面是学习书法的三个要求,后面,周星莲说还有四个方法,具体来说一下:
第一个方法是:多看。看什么很重要,也很关键。这里说的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看你所学的这本字帖,不能一上手就去写,而是要把它看懂看透,看人家的笔画是怎么写的,间架结构是怎么组成的。二是还要去看别的字帖、别人写字的方法。不能拘泥于自己的这一本字帖,也不能一个人关着门写字,多看,自己的眼界就宽了,对写字是有好处的。
第二个方法是:多悟。这个“悟”很重要,学习书法最重人的悟性,悟性到了,写一个字就能知道其它字怎么去写了,一个没有悟性的人,书法是学习不出来的,即使写得还可以,但想要再上一个台阶就很困难了。培养好的悟性对于学习书法至关重要,平时要多读书,开阔视野,要“读万卷书,行万里里”,见识多了,悟性自然就会提高。
第三个方法是:多商量。古人不像现在人一样,都有专门学习书法的学校,他们没有,但对于写字来说,古人是很讲究的,不是随便的。商量,就是和其他书友商量,和自己的书法老师请教,商量什么?重点是商量笔法、间架,以及执笔、用墨等,凡是自己不太明白的,都可以和其它人去商量,以纠正和固化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四个方法是:多变通。这个变通,就是高级一点的说法了,相当于现在的书法创作。人们在学习临摹了一个阶段的古人作品后,自己的书写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接下来就是要进入到书法创作的阶段了。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还像以前那样,把古人的字搬到创作作品中来,有些字古人写过,搬过来可以,但有些字,古人没写过,怎么搬?这时候就需要变通的能力了。变通是靠悟性、积累、眼界而来,也是靠平日修为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