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我的书法朋友圈有一个怪象,有些书友临习碑帖一两年了,按理说也有一定的成效了,可是一旦离开碑帖,再让他背临碑帖上的字,立马露馅,无论是形还是神,都不像。这就是背帖的窍门没掌握好。其实,历史上的绝大多数书法大家终其一生都在临摹他们喜欢的碑帖。
在我的书法朋友圈有一个怪象,有些书友临习碑帖一两年了,按理说也有一定的成效了,可是一旦离开碑帖,再让他背临碑帖上的字,立马露馅,无论是形还是神,都不像。这就是背帖的窍门没掌握好。其实,历史上的绝大多数书法大家终其一生都在临摹他们喜欢的碑帖。
著名书法家杨再春老前辈说过:”我这一生临摹《兰亭序》多少遍,我自己都记不清楚了。“可见,一个人要想在书法领域达到一定高度,必须是在临帖——背帖——临帖,这个往返过程中徘徊的。但是越是这样,字写得越老辣,笔画和结体更加成熟。那么,我们平时如何背帖呢?下面的几种方法或许对您有帮助。
01
第一,在形似上下功夫
临摹背帖首先要记住字体的形态,斜度多大,欹正姿势如何;其次,再通过临摹去记住笔画、结体的相似度。我们在临摹的时候,要注意一个字体在碑帖中不同写法,记清点画位置,尤其是笔画长短、粗细,还有字体框架结构。通过反复临摩,把笔画书写特征记牢,记清。然后再通过背临,和原碑帖进行对照,找出差距,加以改进。日复一日这样练下去,形似就会水到渠成。
02
在笔势上去领悟
通过一定的形似临摹,就要想办法在背临字的笔势上,找出特点来,比如,同样是写宝盖头,为什么在一篇碑帖中,却小有差异?其实,这就是书法的笔势活力的体现。尤其是行书和草书,笔势更加讲究。就算是楷书,同一个字,写法也不尽相同。如下图。求同存异,是书法笔势的功力所在,比如《兰亭序》里面的”之“字,有不同的写法。
03
在内力上求
为什么同样写一幅”宁静致远“字体,不同的人写,挂上墙一看,就能看出哪一幅养眼。这是书法的内力不同,写出的字体的形态和神韵也不同。在书法界,经常临摹碑帖,并能背临写出神似形似的原字来,往往就体现在整幅字体的章法上。每一个字都写得那么好看,耐看,有味道。这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背临出的内力所致。
04
在神韵上求神似
背临碑帖,有些人可以做到以假乱真。可见人家下的功夫不少!字体的神韵,就是指书写一个字出来展现出的神态和韵味。这种神韵,一般人品味不到,但能看出个大概。比如,唐朝的冯承素临摹《兰亭序》,因为其神似,所以至今为止,历代书家都以他临摹的摹本为最佳学习版本。再比如,临摹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体,就要把握”颜筋柳骨“的神韵了,临摹王羲之和米芾的行书,就要把握”王雅米狂“的书法神韵,才能写好。
因此,背帖不单单是简单把笔画和结体写好,也不是把笔法练好就行,还要再神韵上去多体会,多领悟。要想有突破,还是回到我前面说的哪一个笨方法,临帖——背帖——临帖,不要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