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孙晓云写字时总要补笔 是追求完美还是功力不足

0 2022-08-15 16:53:32

摘要:  看过孙晓云写字的人大都有个这样的印象,那就是她在写大字作品时,本来是写完了,可当她回头再查看时,总是要再给某个笔画补上一两笔,这个补笔的动作让很多人都记住了这是她的书写特点。补笔,在书法上本来没有这样的笔法或动作,而孙晓云这么做了,也让很多学习书法的人都学去了,他们认为,孙晓云是书协主席,也是书法名家,她都能这样做,就说明书法是可以用补笔来补救某个写得不足的笔画的,于是,这种方法也成为当下一些人的做法了。

看过孙晓云写字的人大都有个这样的印象,那就是她在写大字作品时,本来是写完了,可当她回头再查看时,总是要再给某个笔画补上一两笔,这个补笔的动作让很多人都记住了这是她的书写特点。补笔,在书法上本来没有这样的笔法或动作,而孙晓云这么做了,也让很多学习书法的人都学去了,他们认为,孙晓云是书协主席,也是书法名家,她都能这样做,就说明书法是可以用补笔来补救某个写得不足的笔画的,于是,这种方法也成为当下一些人的做法了。

补笔,就是当人们在写完某个字以后,看到点画细弱,或书写没有达到笔法要求时,就再去补上一笔,以求达到完美之作。补笔,在古人那里有没有这样的做法?具体谁也不知道,但古人又是怎么去做的?我们可以从《兰亭序》、《祭侄文稿》等一些“稿子”中可以看到,这些“稿子”就是“草稿”,是一个未正式写成的文稿,谁也不是天才,一笔就能写成一篇文章,也有写错了的时候,他们一旦写错,就会涂抹,但不影响正文内容的辨认或阅读。这是稿子的做法。

还有一种就是正式写法。当古人要写一篇书稿时,他们往往都是一笔写成。因为这一点在古人看来,书法就是写字的最基础的能力,一些文士参加考试时,尽量做到“卷面”干净整洁,在古代,书法水平可是考试当中最具严格的考分项。董其昌最早不喜爱书法,他在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按照内容答题质量来说,他是第一名,但因为字写得太差,结果就给他给了第二名,这下才激发了他下决心学习书法的热情。由此可见,古人写字是非常注重“一次写成”的要求的。

孙晓云为什么在写大字时要改来改去?有些人认为,她这么做是在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又何尝不可?也有的人认为,改字、描笔、补笔,说到底,还是书法功底不足,如果功底厚实了,就会一次写成的,根本不需要再去补笔。还有的人认为,孙晓云作业书法名家,实在不应该这样写字,因为她这样做会带来一些示范作用,会被爱好书法的人当成学习的“教材”,会贻害他人的。

孙晓云为什么在写字时总要补笔?我想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这是她写字时的一个习惯。习惯是怎样养成的?据心理学研究,说一个人如果把某个动作连续做上46次以后,这就有可能形成他的习惯。孙晓云一生都在写字,每天都要写字,写完字加头一看,这里或那里还有不足,就去修改一下,改完后发现,还是要比没修改以前更完美,这样一来二去,习惯就形成了。加上写字时不停地肌肉动作也会形成,就有了肌肉记忆,她不想补笔,也不由得自己了。

第二,是审美需要。书法的审美是各种各样的,每个人对美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的。王羲之书法水平很高,得到了历代人的认可,即使是这样,也有人并不喜欢王羲之的书法。道理都是一样的,在孙晓云的眼里,她自己写过的字,回过头一看,这里再实一点,那里再圆一点,看来看去,还是改一下会更完美,于是,就去修改,实际上这是一种审美的需要。

第三,功力还不尽成熟。书法是单线造型艺术,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一笔写下去的时候,这个点画就会“一次成型”,它容不得你再次修改,当然,想要达到“一次成型”,这就需要一个人必须要有娴熟的书写水平和较深的功力作支撑,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在写字时,描来改去,这哪里还叫书写?应该是叫补写、描写最为恰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孙晓云的书写功力还是不尽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