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杨洁篪主任的这幅字不简单 道出了书法的秘密

0 2022-08-19 17:21:25

摘要:  一手好书法无疑是让人羡慕的,这次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中美高层对话,中方代表杨洁篪主任任批评美国的一席话火遍了网络,人们惊讶的发现,杨主任还是一位传统书法高手,写得一手非常地道的欧体楷书。他的字很漂亮也很传统,与时下流行的“丑书”大相径庭。

一手好书法无疑是让人羡慕的,这次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中美高层对话,中方代表杨洁篪主任任批评美国的一席话火遍了网络,人们惊讶的发现,杨主任还是一位传统书法高手,写得一手非常地道的欧体楷书。他的字很漂亮也很传统,与时下流行的“丑书”大相径庭。

能写这样一手让人佩服的好字,必然有正确的书法理念做指导。他的一副书法作品就透露了传统书法学习方法。内容是: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意思是:不把各个大家的美研究透彻,就不能形成自己的面貌;不学习最高境界的作品,便无法开创独有的天地。

这句话出自清朝刘开《与阮芸台宫保论文书》,说的是写文章要遵循先继承后发展的道路,只有掌握了优秀的传统,才能开创自己高境界的独特面貌。尽管说的是写文章应该遵循的学习方法,不过古人学书法也遵循同样的原则。按照这个路子出新才能不脱离传统,又有自己的面貌。

当代书坛推崇西方美术理论,大讲创新,很少继承传统,或者干脆否定传统。抛弃传统,等于丢掉了书法的内在精神,只求了个外在形式的变化。很多所谓大家的字,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来变去,美其名曰探索。这种脱离传统的创新,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会是昙花一现,持续不了太长时间。实际上搞书法创新的这些书家,也的确始终找不到一种为业内外认可的形式。

所谓的探索,对于学书法来说作用不大,反而影响了对传统书法的继承和发扬。在错误道路上耗费的时间越长,回归正路所需要的时间越长,甚至根本无法再回到传统的路上,空留遗憾。如果说前一句话“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奇,”讲了全面继承传统;后一句“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则讲了书法怎样才能出新。

书法要出新,必须要取法高。取法高变化的空间就大,古人常说: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法不得也!有些人为了创新,专门找一些狂怪、粗俗格调不高的碑帖去临摹取法,最终即使写出了自己的面貌,也会因为沦为丑怪一路,不被大众所认可。相反,取法至高之境,就能开独造之域,写出高层次的新面貌。

当有人问草书大家林散之:为什么日本人的字写得这么好?他回答:学得高,非晋唐法帖不写,所以不俗,法乎上也。先写楷书,次写行书,最后才能写草书。写字要从唐碑入手,推向魏汉;再从汉魏回到唐。宜学六朝碑版,继学二王,再进而入汉魏,其气自古不俗。林散之先生的这番话可以看作“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的详细说明。

作为我们国家独有的艺术,书法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自成体系,抛弃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全盘照搬西洋的美术理论、片面搞创新,结果就是失去民族特色,最终像日本书法一样,沦为西方美术的附庸。

杨洁篪主任的书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而他所推崇学书理论也是古人一直遵循的传统方法。由此可见,传统书法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传统书法爱好者,完全不必受书法创新理论的左右,坚持传统的学习方法,一步一个脚印,最终一定能写出自己的面貌来,不求创新而自然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