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唐宏峰:穿越百年,聚焦摄影“目光”的形成与转折!

0 2022-09-27 16:17:28

摘要:    自2017年9月16日开馆以来,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一直致力于“收藏中国影像历史”,“弘扬影像艺术文化”,为公众提供影像艺术服务。  2022年,9月16日,谢子龙

  自2017年9月16日开馆以来,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一直致力于“收藏中国影像历史”,“弘扬影像艺术文化”,为公众提供影像艺术服务。

  2022年,9月16日,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在其开馆五周年之际,呈现了年度馆藏研究展“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PhotographicMoments: The Emergence of Photographic Visuality in China)。

 

  “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2022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馆藏研究展现场

  此次展览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系主任、研究员唐宏峰及其团队策展。展览追溯摄影作为一种视觉感知机制在中国的起源,在晚清与民国的光影交错中回看历史中的社会、技术、人之余,观察摄影及其现代性视觉是如何被中国人和中华文明所吸收接纳,并影响了我们今日对摄影的认知。

 

  “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2022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馆藏研究展现场

  进入展厅,交互式的空间设计,清末民初的摄影发生场景的还原,为观众创造了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展览分为“世界图像的时代”“目光与表情:摄影的灵韵”“作为文人表达的摄影”“摄影与国民性话语”“摄影与其他视觉媒介”五大单元,多维度切入早期中国摄影,强调其社会属性、文化属性和技术属性,为全方位理解中国视觉现代性提供理论和历史向导。

  展览以策展人的深厚学养和多年研究为基础,以摄影图像为核心,综合还原并呈现了老照片的拍摄与制作流程,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跨媒介展示与流通。

 

  展览策展人唐宏峰

  雅昌艺术网对话展览策展人唐宏峰

  雅昌艺术网: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可否介绍一下,展览是如何缘起的?

  唐宏峰:此次展览是基于我近10年来关于中国近代视觉文化的研究,展开的一场展览实践。

  近代中国视觉文化,是我研究领域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我处理的对象是偏通俗、大众化的图像,比如:画报、宣传画、摄影、电影,以及各种放映装置,光学器具等。

  2011年,我的这一研究获批了国家社科基金的项目,这一项目的主题内容在2017年完成结项。之后效率很低的不断修改完善,到今年终于出版。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学术总监董冰峰对我的研究很了解,受他之邀,我们策划了此次展览,对书中所讨论的问题进行了视觉化的呈现。

 

  “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2022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馆藏研究展现场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名为:“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馆藏研究展”,您是如何将您的研究与艺术馆的藏品相结合的?

  唐宏峰:谢子龙艺术馆在中国近现代视觉艺术的收藏方面是非常丰富的。此次展出的作品,大约60%来自艺术馆自身的馆藏。其中包括一些早期摄影宝贵的收藏。

  与此同时,展览不仅仅是一次摄影的作品展,还有许多相关的材料,如新闻画报、漫画图像、文学描述、绘画、幻灯、电影,以及近代观看摄影的立体镜等装置。

  从作品的媒介形式上来看是非常丰富的,我希望通过大量的材料去探究摄影这一视觉艺术,而不是策划一个单纯的摄影展。

  整个展览把我书里的插图、文字,用视觉的方式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2022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馆藏研究展现场

  雅昌艺术网:展览希望讨论的主题是什么?

  唐宏峰:我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去处理摄影作为一个“时刻”和“瞬间”所发生的完整过程。这是一个机器与人之间的“故事”。进而探讨: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摄影。

  在摄影产生之前,我们主要通过绘画来生成图像,这是一个更具有主动性的行为。而摄影则不同,它是机械性与自动性结合生成的图像。

 

  展览海报主视觉

  展览的主视觉,也是进入展厅的第一件作品,来自近代非常重要的期刊《小说月报》的一张封面图:一位身穿西装的男子,手持望眼镜看着远处的风景。这张图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一张摄影作品,而是还原了一个场景。此次展览要展现的不是一张张照片,而是将照片还原成它的动作或事件本身,把照片放在它整体的生产、流通、消费、接受的过程里。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在空间布展上是怎样的?每个部分分别探讨什么问题?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唐宏峰:此次展览在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的三层空间呈现,展出空间近1000平米。整个展览的投入,规模、制作的品质都非常高。

 

  “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2022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馆藏研究展现场

 

  亚洲之光——来自暹罗的白象,1884年,古特孔斯特(Gutekunst)摄影,绘画者未知,石印画报图像,作品刊载 于《哈珀周刊》(Haper’s Weekly)1884年4月19日

  第一单元:世界图像的时代。阐明了摄影发明之后,将人类带入“世界图像的时代”,这不仅是世界的图像化,更是图像化的世界的全球流通,摄影图像完美遵循着资本主义商品批量复制的逻辑。不可见、不可移动的对象世界变成一张张薄薄的平面,人们可以轻易获取。近代中国人在照片中观看和理解世界。立体视镜中精巧的大千世界,在贴近镜头的眼中,形成一种私密的身体化的观看体验。

 

  第二单元:目光与表情,摄影的灵韵

  第二单元,通过“目光与表情”展现了摄影的灵韵。该单元中,可以看到大量资料与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最初面对一架摄影机的时候,早期摄影的目光和表情,这种目光和表情从来没有被认真对待过。

 

  上海湖心亭茶楼,1860年代,亨利·坎米奇(Henry Cammidge),作品来源于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在早期肖像照片中,摄影的陌生性仍在,那些低垂躲避的眼睛、迷惑不解的眼神、直面而探究的目光,直接穿透画面,暴露摄影机器——这种新的人-物关系的存在,更彰显出摄影的索引真实性(indexical realness)。这是为什么那些百余年前的小小幻影至今仍能吸引我们禁不住去探求他/她们是谁、为何在此、那活泼的生命去向了哪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