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写在全国第三届老年书法作品展评审之后

0 2023-05-07 09:41:08

摘要:  ■安文丽中国书协理事、女书家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书协主席 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第三届老年书法作品展楷书作品的评审。本次大展共收到来自全国各省、市、区及人民团体的投稿132

安文丽
中国书协理事、女书家委员会副主任
甘肃省书协主席

 

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第三届老年书法作品展楷书作品的评审。本次大展共收到来自全国各省、市、区及人民团体的投稿13212件,其中楷书2905件,占来稿总量的近四分之一。唐颜、欧和魏楷墓志是主流,摩崖、造像少有涉猎,中楷、小楷数量最多。评审过程分初评、复评、终评和文字审读四个环节,最终评出70余件楷书作品入展,评审结果符合“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评审与创作的指导方针,能够代表当下老年书法作者创作的最高水平。

 

老年展的作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其中不乏国学功底深厚者。因此详察入展作品与其它展赛有明显不同,在视觉上给人绚丽之极后的平淡,韵味深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次活动最大的亮点是八九十岁老作者的作品异常精彩,他们用白纸素墨书写,不激不厉、不亢不卑、自然而成、风规自远。每一幅作品都融入了作者的人生印迹,彰显了人书俱老、翰逸神飞的审美特质。河南洛阳91岁老人寇北辰的小楷点画灵动,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浙江台州98岁老人陈悦铮65岁习书,30多年的功力刷新了人们对老年作者的认知。

二是壮心不已、墨随时代。六七十岁的作者,特别是60后作者显然受时风和青年作者的影响较大。他们的“专业”意识强,有探索意识,有创新精神。除了在书体风格方面狠下功夫,直追经典外,还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追求时代感和展厅效应。色彩搭配简洁淡雅,格调清新,不低俗媚俗,展现了老年作者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才情。

三是国学为基,以书言志。进入复评阶段,我们看到作品编号上有很多自作诗文的标注,有言简意赅的四、五言对联,有长篇大论的散文或学书感悟。他们用书法的形式抒发着对人生、对生活、对时代脉搏的感悟,有的满怀深情,有的催人奋进,能够从不同层面反映作者的人生阅历和艺术情怀,彰显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当然,在众多落选作品中,值得正视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随心所欲的惯性书写;二是繁简混用依然存在;三是正文与落款词不达意;四是随意断行断句,影响文章的完整性。

 

对于此次展览有以下感受体会:

 

一是组织严密,科学合理。本次评审流程规范,工作人员操作熟练,在评审的实际操作中,能根据情况灵活应对,及时调整。为更好地体现评审的公平、公正,在复评环节,根据老年作者的特性、特点,把作者年龄分段,再把相同书体分类悬挂,虽然增加了工作难度,加大了工作量,但使评审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体现了中国书协为广大书友着想、为会员服务的宗旨。

 

二是顺应时代,定位准确。第二届全国老年书法作品展距今已十年,虽然在人生的长河中十年眨眼即过,但对于六十岁以上的作者,特别是八九十岁的作者来说,十年的等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老年书友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没有停滞,全国第三届老年书法作品展的举办,对他们无疑是一种激励和精神上的提振。

 

三是形成机制,持续发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书法群体会越来越大。一个老年书家能够影响一群人,甚至几代人。加强对老年书法群体的关注对书法文化的科学传承至为关键。应该健全适合老年书法作者发展的展示、研讨、交流、宣传机制。对一些德艺双馨的老书家应适时地收集他们的珍贵音像档案,关心他们的生活、创作,以便他们继续为书法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