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展会信息

黄胜凡书法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0 2023-10-04 09:05:08

摘要:  开幕式现场9月29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中共遂宁市委宣传部、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主办的“画意书魂——黄胜凡

开幕式现场

9月29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中共遂宁市委宣传部、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主办的“画意书魂——黄胜凡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5号厅)开幕。展览共展出草书及行、楷作品30余件,是黄胜凡书法“师古”“师心”的研习路径和“化出经典,以画入书,创造可能”探索成果的部分呈现。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曾来德;遂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涂虹;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王元勇;原四川省文化厅厅长、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郑晓幸;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姜宝林;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申万胜先后致辞。最后由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黄胜凡致答谢词。开幕式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洪厚甜主持。

嘉宾合影

曾来德在致辞中强调了黄胜凡的个人成就和他的成长经历:黄胜凡投身书法艺术的学习和研究,长达13年往返北京与四川之间追求艺术,他对艺术的执着和责任感令人敬佩。通过长达13年的学习与钻研,他最终以出众的毅力和坚持登上了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此外,黄胜凡的艺术成长之路与四川省蓬溪县的书法事业互相成就。蓬溪这座小城虽地处偏远但有着数万的书法爱好者,被原文化部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称号。在中国艺术的传统和创新的争论中,黄胜凡的展览为我们展现了最好的平衡,希望它能成为评判当代书法发展进程的一个参照点。

展览现场

涂虹在致辞中谈道,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4周年及中秋节之际,中国美术馆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书法艺术盛宴。此次展览不仅是对书法艺术的一次盛大献礼,也是对支持与参与者的衷心感谢。遂宁市位于四川中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理和战略地位,同时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黄胜凡的作品是对多年学习和实践的总结,同时也是遂宁深厚书法传统的代表。遂宁市始终与文化和艺术发展紧密相连,期望通过此次展览进一步推动文化繁荣。希望大家关心和支持遂宁及其艺术家,共同为文艺事业的发展作出努力。

展览现场

王元勇认为,黄胜凡在书法界耕耘了40余年,他深耕传统、锐意进取,并有着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多件作品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精品奖,显示了他对传统的尊重与创新能力。此次书法展不仅是黄胜凡过去20年的学习与创作的汇报,也标志着他书画艺术的新起点。

郑晓幸在致辞中表示黄胜凡的成功部分归因于他的幸运,但更多的是他的执着、勤奋和对艺术的坚守。黄胜凡对传统书画艺术具有深厚感情和投入,13年的努力和坚持正印证了“铁杵磨成针”的典故。他的艺术追求与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的深厚历史相呼应,体现了民间艺术力量执着和顽强的生命力。黄胜凡的书法作品大气、酣畅淋漓,展现了当代视角对传统中国书法的表达。我相信,有众多支持和关心的人士,黄胜凡的艺术道路会走得更加稳健。

展览现场

姜宝林在开幕式致辞中进一步强调了黄胜凡在书法学习道路上极高的专注与执着,他认为正是对学习的渴望和努力使黄胜凡在书法与绘画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黄胜凡的艺术作品充满了气势与活力,同时又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他的作品不仅表现出自己对传统的理解与领悟,而且融入了自己的创新与心得。黄胜凡是一位非常用功、非常聪明且思维敏锐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度的艺术品质。黄胜凡平易近人、低调诚恳、正直亲和,他的人品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相信他会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研究,展现出更多的艺术创作和精彩表现。

杨晓阳表示,黄胜凡并没有经受过传统的美术学院或书法学院的教育,而是在大家的大师指点下,在个人工作室中研习,这种师徒制的方式,是中国传统艺术教育的特色。四川的文化氛围为其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黄胜凡也是有大志的人。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黄胜凡将成为中国的顶级书法家。”

展览现场

申万胜表示,要成功走上艺术之路,勤奋和天赋同等重要,而黄胜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在较短的时间里,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黄胜凡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与他的人品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黄胜凡秉持诚实真挚、与人为善的原则,因而赢得了众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也为他在艺术道路上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艺术教育的多种体系中,黄胜凡得以从优秀的导师那里获得指点,并在不长的时间内实现了突破。祝愿这样的教育和学习模式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应用。

黄胜凡在答谢词中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出席表示感谢。他说,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和我的家人都会永远记住大家的支持和祝福。其次,我想感谢多位恩师的教导,感谢中国国家画院、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和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等机构提供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也特别感谢我的家乡,我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四川的培养和滋养。最后我想对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感激,同时也向为展览付出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展览现场

黄胜凡现任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研究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展览现场

黄胜凡来自四川,其书画品质自然不乏蜀泽巴岚的浸染和诗书画的叠加滋养。他以不凡的创作勇气,反复入出经典、融画于书,将大写意“满构图”“皴擦”“墨之五色”化入草书,赋予了草书书写新的样貌,让现代草书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此次展出的“远看似画,近看是书法”的大草书杨慎《临江仙》(局部)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展览现场

黄胜凡四十余年倾情丹青,深耕笔墨。2006年孑然一身赴京求学,拜师沈鹏、姜宝林、曾来德门下,潜心研究,下足了功夫,以非凡的毅力和勇气不断否定自己、重塑自己,终成所愿。

展览现场

据悉,此次书展由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四川省诗书画院、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遂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蓬溪县委宣传部承办,蓬溪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蓬溪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办。展览将持续至10月10日。

现场嘉宾评黄胜凡 

吴为山(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黄胜凡以文字为载体书写了一个美的历程。他始终对传统具有深刻感情和深刻理解,用自己生命的时光对传统进行研习,并把它融入自己的创作当中。此次展览展示了他对传统学习的深刻体会,这种体会以他的笔墨书写出来。他的作品诗意盎然,有一种大气磅礴的审美气象,这来自他对文化自信的深刻理解,也来自他生命当中对艺术的真诚和对书法艺术天生的敏感。中国书法源远流长,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断继承与发扬光大。黄胜凡的展览应当是他艺术生涯的一个新起点。

文永生(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委员会研究员):走进展厅我很震撼,黄胜凡的书法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他以草书为切入,把传统的草书与现代的意识结合起来,更多倾向于现代,并通过黑白分割线条的力度,表达出他自己心中的书法。他的字在中国当代草书界值得好好研究。另外,黄胜凡学习书法非常刻苦,他从蓬溪到北京求学,十来年不断坚持到现在非常不容易,能够取得今天的成果也是他努力的结果。

陈洪武(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如果把书家分为技法派和情感派,我觉得黄胜凡属于情感派。他追求技法不断更迭来演化自己的情感。看完整个展览给我的感觉是他的书写情感发自内心。在书家笔下,要把原有笔法化为自我,必须要具有个性感情,对于时代一种激烈、空旷的燎原境界非常难得。黄胜凡的探索不仅具有权威性,更具有深度。展览的整个面貌比较多样,尤其是草书,在五种书体里最为突出。他的草书追求跌宕摇曳,在跌宕摇曳里深化出对于传统的限制,他的审美是独到的,令我非常敬重。

洪厚甜(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我们见证了黄胜凡发展的整个历程。从这次展出的作品来看,黄胜凡完成了书法个人风格一个重要的阶段,实现了笔墨从大到小,从开放到内敛的个人艺术追求和外在风貌的塑造。这个塑造的意义为当代书法未来的形式走向和精神走向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参照。黄胜凡是从四川走出来的艺术家,也是巴山蜀水的奇诡和灵性滋养的艺术家,所以从黄胜凡的笔墨里我们见得到奇山异水的大气魄和小桥流水的蕴致,以及中国书法艺术几千年核心的艺术价值。

王厚祥(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委员会研究员):黄胜凡以大草驰名当代。大草写的是才,写的是奇。他的作品非常感人,感人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搞不清他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黄胜凡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这些年他书写的线条越搞越丰富,越搞越扎实,这支撑着他天才的妙想,使他的作品和别人的气象完全不同。我特别看好黄胜凡,假以时日他会出更大的成绩。此次展览展示了他多年来深入研究的成果,他的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我得认真向黄胜凡学习,他做得非常好。

魏杰(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原副所长):黄胜凡早在“中国第十一届艺术节”时,我就被他的书法作品所吸引。但与他见面是到了中国国家画院以后,在曾来德老师引荐下才相识。他长我一岁,是我的老兄,在艺术上是我的楷模。就书法而言,有天赋已是占了先机,而胜凡兄是那种既有天赋又下功夫的人,这从他草书的结字及气韵成章的构成上便可见一斑。近年来黄胜凡在大写意绘画上也成绩斐然,他是把草书的章法构成有机地用在了他的绘画上,这种嫁接必将会使他在绘画和书法登上更高的台阶。

魏广君(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所长):黄胜凡原来是画家,其实他与书法的结缘,也是为了在用笔上找到一种契合,即书法的书写理论与绘画理论之间实现一种相接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展厅里黄胜凡的作品充满了画意,充满了自由的主观书写,看到他笔墨铺张的同时具有严谨性,更看到他相对比较松散的笔法,所以说他的路子比较宽,与绘画相比,他在书法中多了些许话语。最后祝愿他在画中更多一些书法的语言,也预祝展览成功举办。

王东声(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委员会研究员):艺术的事情,真是因人而异,因为天赋、性格、取向的不同,艺术状态便差异很大。一般的修艺者大多以渐进的方式终其一生,而另一种类型则可能一超直入。黄胜凡性格内敛、含蓄,甚至有些隐忍的特质。黄胜凡笔下的水墨小品和花卉一类的大幅墨彩作品,无不笔墨自适,形式开张,颇有现代感。黄胜凡的书法,也表现出来对于视觉图像原理的一种敏感和形式语言的张力释放。他敢于打破传统书法的固有逻辑和式样,形式感十足,线条质感纷披、张扬、大气,能够看到他沉静的性情表象之下,其审美观念的开放与抒写情绪的恣肆与汪洋。

李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委员会研究员):黄胜凡是我多年的好朋友,也是同门的师兄弟。我概括以下几点:一是有才气。因为尺幅这么大的作品是很难控制的,他处理得这么好,在当代令人振奋。二是有勇气。他把自己多年的探索,用这样的形式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需要很大的勇气,也会引起很大的争议,这需要他多年的积累才能把握气场。三是有恒心。因为本来他从事设计,后来才尝试书法、画画。这件事情说明,有的时候不一定是科班出身才能取得成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多年的积累和生活历练,踏实的作品也能形成一种特别的气象。

张志庆(河北省民盟美术院副院长、廊坊市文联主席):我对黄胜凡非常了解,我们一起读书期间,他就展现出了不同于其他学者的一种天赋,因为他本身学美术,自己对设计方面也非常关注,所以他看待传统书法的角度不同。他喜欢东晋王羲之、王献之为主的晋人书风,我也关注这个点,但我是从传统的眼光来看,他恰恰跟我相反,用完全现代化的眼光来看待晋人书札。尽管对他很了解,但看到今天展厅这些作品,我还是受到震撼,近三四年他个人的探索又迈出了非常可喜的一步。尤其是展厅的大型作品,我们细看它的每一个细节,能够感觉它从传统中来,整体来看又具有现代性。

谢小铨(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黄胜凡此次书法展以草书为主,小字非常小,大字气势磅礴。我个人感觉黄胜凡的书法更像音乐,实际上他的书体已经从传统的某一家、某一派里跳出来,表达了自己的风格。而我们在整个展厅里感受到仿佛音乐节奏一般的美感,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则像白居易诗中所写“大珠小珠落玉盘,小弦切切如私语”。这种风格的切换是此次展览带给我的特别的感受,

程兴林(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部副主任):大家都知道黄胜凡是一个书法家,也是一个画家。他的大草作品的形式感非常新颖,视觉冲击感非常强,形式感多种多样,有条幅、有手卷,给人带来立体的视觉冲击力。最直观的感受是今天的展厅视觉效果非常震撼。这是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书法的汇报总结,从章法、线条、墨色,对我们都是一个很好的收获和启示。

晏晓斐(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公共关系部副主任):黄胜凡的作品像雕塑一般,他的线条融入碑学,把碑的笔法融入大创作。他的个性非常鲜明,用笔的背后可见他的“三心二意”:“三心”第一是在中国国家画院学习十二年的初心;第二是他良好品格的真诚之心;第三是他从传统走向当代的决心。所谓“二意”则是古意和新意。很多人在创作过程中,为了追究新意,缺乏笔墨的支撑,我们看到黄胜凡书法的每个线条都非常经得起推敲,这是他通过思考、勤奋钻研而感悟出来的线条。其次他书法的结体,非常具有川蜀人身上神奇、沉郁的风格,动静皆宜。我相信此次展览也是他人生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小结,期待他以后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唐朝轶(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委员会研究员):黄胜凡书画双修,以书入画,画意入书,书画互为辉映,笔墨一以贯之,有着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生在蜀国,生性豪迈豁达,中年走出夔门,北上求学,广泛交游,转益多师,使其书画兼具北方之雄强与南方之灵秀,既能豪放又可精微。黄胜凡书法诸体皆善,尤以大草最佳,筑基汉魏,浸淫于《张迁碑》《石门铭》诸石刻之间,将汉魏金石之厚重朴拙融入张旭怀素之草书,大草写得开张雄强、跌宕不羁,极具浪漫主义之表现,于当下书坛草书独树一帜。其绘画力追徐文长、缶翁大写意一路风格,扎根传统笔墨,同时融入乃师姜宝林先生之形式构成与色彩表现,用笔放纵恣肆、绵厚苍劲,色彩艳而不俗、明丽烂逸,既传统又现代,开辟出一条花鸟画现代创新之路。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