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绿调成见天工——山水画色彩研究展”今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中国山水画在诞生之初,就以“青绿”的面貌示人。以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
“青绿调成见天工——山水画色彩研究展”今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
中国山水画在诞生之初,就以“青绿”的面貌示人。以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传统青绿山水画,形式细密工整、色彩浓丽鲜艳。它不仅可再现华丽的壮丽河山,也表达画家感受自然的手心相应。“青绿”,历经千年沉淀而依然灼灼生光,至今仍吸引着我们的关注,也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着养分。本次展览以色彩研究为切入点,串联起青绿山水画的“前世今生”。
清 钦揖《山水图》
展览分三个篇章:第一篇“何以‘青绿’——青绿山水画的材料与技法”,第二篇“‘青绿’无尽——复古与变革并存的明清青绿山水画”,第三篇“不止‘青绿’——当代岭南艺术家的山水画色彩探索”,分别位于广州艺术博物院1号馆、2号馆、8号馆展出。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刘文东绘制青绿山水画分步骤示范画稿
01何以“青绿”
青绿山水画的材料与技法
展览将以实物及图片的形式,展示传统青绿山水画使用的颜料及其所呈现的色相。那些经久不变的石青、石绿、石黄、朱砂、赭石、铅粉、金、银等天然矿物颜料,以及花青、藤黄、胭脂等天然植物颜料,让人过目难忘。
02“青绿”无尽
复古与变革并存的明清青绿山水画
魏晋时期就已出现的青绿山水画,在隋唐时期达到兴盛,并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一度占据主流地位。宋代以后,青绿山水画不断与笔墨相融合,在明清时期迎来了复兴与变革。明代绘画总体呈现承前启后的态势。明代青绿山水画,先是出现复古浪潮,而后在继承中发展,开始多向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清代山水画坛虽然由水墨文人画占据统治地位,但仍出现不少以水墨画为骨,略施青绿的文人风青绿山水画作品,风格清新秀丽。此外,职业画家和画工的加入,画商的赞助等因素,也给清代青绿山水画带来新的面貌和成就。
文徵明《醉翁亭书画合卷》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局部
蔡兆丹《山水图》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苏六朋《深山游春图轴》广东省博物馆藏
苏仁山《仿刘松年山水图》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黎简《春岩簇锦图》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03不止“青绿”
当代岭南艺术家的山水画色彩探索
青绿山水画曾在我国古代创造了金碧辉煌的江山颂歌,并始终以其独特的色彩语言和审美取向,吸引着画家们的目光,历代不断传承与革新。如今,它也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鲜活、有力的养分,青绿山水画正以更多样而丰富的形式和面貌被继承和发展。
本展特别邀请了李东伟、吴泰、王绍强、刘文东、杨峻、杨星、陈伟明、林于思、林淼等九位现代岭南艺术家参展。他们在山水画创作中不断尝试色彩探索和研究,他们的作品,既包含传统青绿山水画的底色,又展现了当代“青绿”在岭南的一种呈现。
李东伟《碧绿山水系列》
刘文东《蓝空澄澈》
陈伟明《南山系列·之五》
吴泰《惠州西湖》
杨峻《猴王》
杨星《春雨初霁》
王绍强《远不若之二》
林淼《山石低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