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代徐浩《宝林诗帖》楷书,来源为明拓墨池堂选帖。徐浩(703~782)字季海,越州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唐代大臣、书法家,宰相张九龄外甥。徐浩擅长八分、行草书,尤精于楷书。他的书法
唐代徐浩《宝林诗帖》楷书,来源为明拓墨池堂选帖。徐浩(703~782)字季海,越州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唐代大臣、书法家,宰相张九龄外甥。徐浩擅长八分、行草书,尤精于楷书。他的书法曾得到父亲徐峤的传授,风格圆劲肥厚,自成一家。
【释文】《五言宝林寺作》会稽公徐浩;兹山昔飞来,远自琅琊台。孤岫龟形在,深泉鳗井开。越王屡登陟,何相传词才。塔庙崇其巅,规模称壮哉。禅堂清溽润,高阁无恢炱。照耀珠吐月,铿轰钟隐雷。揆余久缨弁,末路遭邅回。一弃沧海曲,六年稽岭隈。逝川惜东驶,驰景怜西颓。腰带愁疾减,容颜衰悴催。赖居兹寺中,去士多盧能。洗心听经论,礼足蠲凶灾。永愿依胜侣,清江乘度杯。
::兹山(zī shān)据记载:武功山原名"兹山"。"兹"字在古代文言中通"滋",取其草木茂盛之意。武功山跨越江西省中西部至湖南株洲市;;
::琅琊台(láng yá tái)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琅琊山上。“琅琊台”一名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东经》,“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琅琊台三面濒海,一面接陆,海拔183.4米。因山形如台,在琅琊,故名琅琊台;
::鳗井(mán jǐng)古井名。在浙江省绍兴市龟山;
::恢炱(huī tái)同“恢台”;旺盛、广大;
::度杯(dù bēi)释杯渡(亦作杯度),晋宋时僧人,不知姓名。相传其常乘一木杯渡河,因号曰杯渡;
兹山昔飞来,远自琅琊台。孤岫龟形在,深泉鳗井开。
这座山曾经从琅琊台远飞而来,它独立高耸,形状像一只龟,周围有深泉和井水。
越王屡登陟,何相传词才。塔庙崇其巅,规模称壮哉。
越王屡次登上高山,他的才华在何处传承?塔庙崇拜它的巅峰,规模之壮丽可称赞。
禅堂清溽润,高阁无恢炱。照耀珠吐月,铿轰钟隐雷。
禅堂清凉湿润,高阁上没有烟尘。明亮的灯光照耀下,宛如珠宝吐出明亮的月光,钟声铿锵作响,仿佛雷鸣隐隐。
揆余久缨弁,末路遭邅回。一弃沧海曲,六年稽岭隈。
揣度着自己要官途长远,最终的道路却遭遇了挫折和迷失。曾经抛弃过茫茫大海的曲折,六年来一直在山岭的蜿蜒之中徘徊。
逝川惜东驶,驰景怜西颓。腰带愁疾减,容颜衰悴催。
逝去的江河让人惋惜东去,疾驰的景色令人怜悯西颓。腰带悲伤病痛减少,容颜逐渐衰老消磨。
赖居兹寺中,去士多盧能。洗心听经论,礼足蠲凶灾。
我久居于这座寺庙,远离了繁华的城市。洗净心灵,聆听经论,尽心尽力地祈求消除凶灾。
永愿依胜侣,清江乘度杯。
永远希望在此与那释杯渡般的得道高僧相伴。
《宝林诗帖》
徐浩 / 楷书
12
23
34
45
676
3434
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