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式(873-954年),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唐末为秘书郎,五代时官至太子少师,也称“杨太师”。他曾佯疯自晦,所以“杨疯子”便成了他的雅号。他能吟诗,多杂谐,尤善于书札。
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集叙》的笔意。《韭花帖》,被称天下第五行书。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庭坚赋诗盛赞其说:“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
图/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杨凝式代表作
下面,我们将《韭花帖》裁剪放大欣赏,让大家彻底感悟翰墨风流:
作为行楷佳作,杨凝式没有刻意追求整齐的布局,也不去采用浪潮似的行气之法,而是如下棋似的、闲庭信步式的情景。建议大家逐字观看,体会杨凝式书写时的心情:
俊逸小字,走走停停,有意无意,如游走湖边,或捡石,或踢腿,或清歌,或小跑,前行而边赏景,非常自得。
上面这是第三行了,特别要留意字间趣意,这时,杨凝式已完全得心应手,三步一停,五步一望,顾盼有姿,又不失行气,非常有妙趣。
单字的《韭花帖》,字势形态一目了然,字字俊逸,如明星散落天空,似山间小花,点缀有序。
这里和大家说说书坛背景,唐代以来的书法非常讲究力与气的有机融合,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板滞之作,也有很多神至气足的传世书法佳作,不容置疑《韭花帖》便是无可挑剔的气韵十足之佳作。尤其通过小字的节奏,便能充分领悟。我们继续观赏:
看到字间,含蓄生动的揖让与顾盼,又做到了气脉贯通。平中寓奇,令人叫绝之处。它把紧密与散落这一对矛盾统一于一体,却没有丝毫的牵强,自然天成般得盎然奇趣。
单字看不难看到,有茂密而至不透风的字,也有疏朗可使走马的字。这些疏密的极致交错与变化,和整体章法的生动变化相得益彰,使得通篇作品变化无穷、趣意横生。
《韭花帖》宽疏、散朗的布白该是其最先夺人眼目的特征,而一些茂密紧凑的单字则汇成了如棋子般点缀全局的效果。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留有大片的空白,这在行书作品中,可谓奇特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