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庭坚是宋代书家的代表,也是“宋四家”中特点显著的书法家。其草书大气挥洒,开一代先河。行书长枪大戟,外散而内收,也极具创新色彩。黄庭坚的书论也颇有意味,体现了其潇洒的艺术气质。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黄庭坚是宋代书家的代表,也是“宋四家”中特点显著的书法家。其草书大气挥洒,开一代先河。行书长枪大戟,外散而内收,也极具创新色彩。黄庭坚的书论也颇有意味,体现了其潇洒的艺术气质。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他对书法和艺术的观点,体现了“宋人尚意”的特点。他的《论书》聊了很多书法学习的细节以及可能进入的认知误区,在现在看来颇有借鉴意义。
《兰亭》虽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
这里说的是对古人的迷信的问题。中国文化中有很强的“尊师”的先验认识,但是这个在学习中则容易产生一种不顾谬误,完全相信前人的误区。因为古人也可能犯错,且学习古人也不应该只是在形上亦步亦趋。
黄庭坚说即使孔子和周公也不免有过错,真正的圣人并非不犯错误,而是错误也不能掩盖其智慧的光芒。这样即肯定了先贤之功,又同时也实事求是的提出了“孰能无过”的观点。故而,若是因迷信而把古人的错误也学去,则会固执的恪守一方,则毫无生气。
黄庭坚接着说“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可见在当时宋代的时候,已经有这种情况了。而现在学习了《兰亭序》的书法爱好者,也更是有类似的错误。比如临习兰亭序,把文中的涂抹错行也都一样模仿了去,这实在没有意义。
启功先生曾经说:“临帖不是造假帖”,书法学习首先是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是取古人之笔意而为己用,绝非是用自己的技术复原再现古人的笔墨。所以,学习《兰亭序》更关键的是能够体会王羲之的笔法、笔意。
比如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应该体会其中锋用笔的核心用法,如“锥画沙”等笔法。而在书写意识上则需要领会其“意在笔先”的内涵。而不要去盲目的模仿其形式,这样会拘泥于一处,眼界狭窄,格局缩小,则很难学明要旨。
黄庭坚非常直接的批评这种现象:承学之人更用《兰亭》“永”字以开字中眼目,能使学家多拘忌,成一种俗气。而最重要的并不是这个,而是要明白王羲之“如锥画沙”、“如印印泥”这两句话。
学的应该是笔法笔意,而不是笔形。由此可以看出黄庭坚看待书法的高度和深度是非常了不起的,能冲破对古人的盲目崇拜,实事求是的从方法的角度去看待分析,这是现代人也需要仔细借鉴的态度。
在书法临帖的时候,还要注意个关键,就是要有自己的理解立场,不可因读帖而涣散沉迷。有时候读帖也需要一定的自我定力,并非看的越多就越好。要有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的心态。立足自己,取法古人而为我用,而非成为故人的书奴。
如人眩时,五色无主,及其神澄意定,青黄皂白,亦自粲然。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看帖虽好,但是太多则容易目眩神迷,反而被美所迷,忘记了自己的取法。即《道德经》中所说“五色令人目盲”是也。所以在书法临摹的时候,是要以自己为主,让自己神意有所静定,才能仔细分别所看,看到自己能得意 之处。
而书法的学习其实应该以形似法帖作为手段,更多的是要细细的去看。书法的学习并非只是手上的模仿技术,更关键的是自己内心的视角和意识要和古人印合。此时需要的是制心一处,细细体会,和古人的循环机制契合,才能学得他的节奏。
学习艺术是一个需要勤奋努力和灵活思辨并行的事情,所以学习书法在端正之时,往往就容易被法度所困住。同时也会因为概念性的理解,而缺乏体认的功夫。
黄庭坚说:学书端正,则窘于法度;侧笔取妍,往往工左而病右。古人说侧锋之妙,若不得法,则便成了偏锋,真正的传承才是关键,了解用笔的角度和力度,才能不“左秀右枯”。传承是一个“度”和“火候”的传递。这个非常重要。
而且在传承中,有很多细节是外人不知道的。古人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让细节的技术传承下去。比如黄庭坚在这里便披露了一种。他说:
古人作《兰亭序》、《孔子庙堂碑》,皆作一淡墨本,盖见古人用笔,回腕余势。若深墨本,但得笔中意耳。今人但见深墨本收书锋芒,故以旧笔临仿,不知前辈书初亦有锋锷,此不传之妙也。
淡墨的版本说要把关键的技术,即用笔的力度和火候表达出来。这个就是不传之秘了,若是不明其理,则很难学到细微之处。所以求学之人若知道这个道理,则需要首先找寻最好的淡墨版本去临习。否则就只得到一个粗线条的东西,难有细腻的体认。
这里可见一个现象,就是古人往往会有“藏私”之举,将宝贵的经验只留给身边人或传承者,却绝不轻易传给外人。我们现在研究古代文化艺术,更要明白古人的这套思绪,不能过于轻信古人所传的就是最佳版本。
研究古代文化其实是一种辨伪的过程,要探寻真相除了文本比对,也要有艺术的体认功夫,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和意识状态。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