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书法是心迹墨痕 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最靠近内心的记录

0 2022-02-07 15:54:26

摘要:  古人蘸墨写字,为记事,也为词章诗文的文学表达。而对于书法,则有另一番意味,即书写本身。艺术往往是过程的,而非目的的;是感性的,而非结果的。艺术家当然要有自己的表达目的,但是当艺术家把他的艺术目的说的越清晰,他的艺术性也就越弱,他所营造的美就只剩下了概念。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古人蘸墨写字,为记事,也为词章诗文的文学表达。而对于书法,则有另一番意味,即书写本身。艺术往往是过程的,而非目的的;是感性的,而非结果的。艺术家当然要有自己的表达目的,但是当艺术家把他的艺术目的说的越清晰,他的艺术性也就越弱,他所营造的美就只剩下了概念。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艺术美是一种感知为主的体验感,他可以被逻辑解读,却不能被逻辑所认识。因为逻辑理性是结果的,是目的性的。生命的长河里,为生存而要不断的提升自己,达到不同程度的目的,但是,成长并非都是结果,也有过程中的养分吸收。情与理,事与心,是一生都要讨论的话题。

古人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说“大器免成”“君子不器”,可以看出,古人都有向道之心,是突破规则,获取精神自由。而道器不可直接穿越,中间的过渡,便是艺术的所在。

艺术,徘徊于形而下与形而上之间,是利用形而下的素材表达对形而上的认识。艺术是一个连接道器的通道,也是抒发内在的途径。

通道功能的美,是一种教育方式,一种自我提升的契机,是对“道”的间接阐释,因无法用语言文字这类实用工具直接表述清楚一些规律,所以用感性的方式表达。

美,是人对高级理性(道)的模糊认识。其意,高于平常,不能以语言文字尽表,故而以感官共鸣为契机,以刺激五感为输出方式,间接表达自己的那种“意”。

这种对未知间接而感性的表达方式就是艺术。审美,是认识这种“模糊认识”的能力。这种模糊认识构成的共同体验积累的学说,叫美学。 美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规律的;是内在修炼的,也是外在表达的,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美并非是对前人遥远的观望,而是在当下生活中的自我创造,在创造中才能欣赏得真味。除了实用性,书法艺术是古人内心的独白,可能是智慧思索,可也能是情理的表达。唯一没有的,是炫技的输出。

技术是为美的表达而服务的,而艺术不是技术,因为技术有对错,而艺术没有对与错,只有美与丑。艺术因时间沉淀,而成为文化体系,建立了相对固定的精神风貌系统。列夫·托尔斯泰 说,艺术不是技术,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

而对外的表达,都是技术。用心不同,则完全不同。技术是手段,而真诚的表达自己的内在,才是目的。所有的艺术都是如此。审美是感知的,而非理性的,审美不是对技术的审视,而是对感知的呼应。

一纸清白,万种心痕,休问我,笔法如何。

书法不是墨迹,而是心痕,是心中块垒用笔墨的倾诉。笔走龙蛇,泼墨飞舞,那是心意的流动。一篇作品,元气淋漓,饱含着那一刻时间的全部情感。

不要说什么外拓内擫,什么执笔高低,怎不问,这一笔后的情愫?

不要说什么中宫紧缩,什么计白当黑,怎不语,墨痕之后的心意?

书法是由技术支撑的,而他本身却不是技术,书法是抒发,不是束法。要赢在精神,不要输在法上。那万道心痕,是书家最深入的自我表达。

一息往来,千般情意,莫说那,指法何故。

同为抒情,洞箫与书法也有融通的关系。呼吸往来,如同人生,一曲箫音,表达千般情意,如同墨线涌动,又如笔态起伏。

箫音传情,是听得见的书法;箫曲达意,是看不见的墨痕。单凭你呼吸不断,却未必有那一气之美,即便你指法娴熟,也未必有那指间的生命力。

艺高于技,学艺首先要学审美,感知不到美,苦学技术,又有何益?

一躯凛凛,百骸浩气,何足道,招法何为。

书法所承载之力度变化,气势所致,与武术也颇多相通之处。中国武术是以身形而炼内在之意,七尺身躯,凛凛然而有风骨,养存吾浩然之气。

招式是内意的外表,有形而无意则力弱,有意而无形则散乱。武术是自我成长之道,百骸均衡,内外贯通,以身修炼,身心俱进。

招法都是假象,是衍生而非根本,了解本质,体会本源才是真意。武术,洞箫如此,书法更是如此。书法并非墨迹,如同武术并非招式,洞箫并非气指。

我们看《兰亭序》,不应该只看“牵丝连带”,也应该体会其俊逸之气;

我们看《祭侄文稿》,不应该只看“如屋漏痕”,也应该感受满纸的情义。

书法是心迹墨痕,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最靠近内心的记录。他们不是文本的记载,而是情感的笔墨诉说;他们不是技术的展现,而是笔墨间内心的独白。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