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严格来说,其实古代并不存在“书法创作”,故而古代也并无书法家。我们可以看历代碑帖,其内容都是政令书写,墓志碑刻,手札信件,诗词创作,文章草稿。文字内容才是创作,而书写产生的艺术是偶然间的,并非必然去追求设计。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严格来说,其实古代并不存在“书法创作”,故而古代也并无书法家。我们可以看历代碑帖,其内容都是政令书写,墓志碑刻,手札信件,诗词创作,文章草稿。文字内容才是创作,而书写产生的艺术是偶然间的,并非必然去追求设计。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古人赏玩的书法,其趣味正来自这个“偶然性”,风格都是偶然的积累,并非刻意设计。就如同擂台格斗的人,谁打会在意动作?但是看回放录像,也是玩味这个偶然性。这个,其实才是书法作为文化属性的本来定位。当你去分析这个偶然性的必然因素的时候,其实已经脱离这个事情本身了。你能说泰森在擂台上是在设计他的拳击动作么?倘若人类未来不善于行走,会认为现在的我们每天都在练“行步功”么?
这里有对古代文人很深的误解,是带着现代“分了科而学”的思想框架去看的,我们的教材让我们以为,苏轼李白欧阳修似乎都一直专心投身于“文学创作”,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好像一辈子以书法为主业。其实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是古代文人的副业,有时候,副业才会没有负担,真心投入。当主业反而未必行,因为容易审美疲劳,失去弹性。
把书法当做刻意的,设计的,必然追求的,是新时代的一种艺术定位。因为书写并非是唯一记录工具,那么书写就可以分成文化定位的文人书法(寻己意与古合)和个性艺术定位的艺术书法(宣己意)。
文人书法,追求的是形后面的古人之意,是传统的形意继承,不断揣摩得到自我认知提升,这个在当今更有教育意义。艺术书法是学古人形,打散重组对应己意,滥觞于扬州八怪,其目的不是己意的提升,而是侧重自性的宣泄,这个更有现代意识。
二者合一(承古意而做到自性宣泄)的,乃是文化艺术大宗师,张芝,怀素,徽宗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