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历史上,学习柳体的书家不是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柳体入门难,出门更难。加之米芾在《海岳名言》中,将柳体贬低为“丑怪恶札之祖”,且言“自柳出,世始有俗书”之后,学柳者就更加寥寥了。尽管如此,历史上学柳的书家还是有的,甚至还不乏大家、名家,今择要者谨录于此: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历史上,学习柳体的书家不是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柳体入门难,出门更难。加之米芾在《海岳名言》中,将柳体贬低为“丑怪恶札之祖”,且言“自柳出,世始有俗书”之后,学柳者就更加寥寥了。尽管如此,历史上学柳的书家还是有的,甚至还不乏大家、名家,今择要者谨录于此: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门四学士”之一,书法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传世作品主要是行草书。从其行草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结字方法来看,主要得力于对柳体的改造:他把柳体正书中某些笔画故意放长,由中心向外辐射,从而形成一种长枪大戟、奇险快意的结字方法。在黄庭坚之前,圆转、流畅是行草的基调,而黄庭坚结字奇险和长枪大戟的线条,使得行草面目一下子变得强烈快意,引领了一代书风。而黄庭坚也因之成为宋代书坛的杰出代表,与苏轼成为宋代尚意书风的开拓者。
但值得注意的是,黄庭坚长枪大戟的笔画,有时放得过长,形成了如“死蛇挂树”(苏轼语)的病笔与习气。因此,我们学习黄书也要酌情分析,辩证吸收,千万不可照单全收,画虎不成反类犬。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明天启进士,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清后官至礼部尚书。王铎是明末清初最大的书法家。之所以称之为“最大”,是因为王铎草书首创“涨墨”之法,连绵飞动,姿态欹侧,大气磅礴,一扫同代董其昌书风,影响中日书坛400余年,世称“神笔王铎”。
王铎虽诸体皆能,但世传却以草书为主。从王铎的楷书《一觉庵铭》、《延寿寺碑》中,我们可以看出,王铎写的柳体结构更加灵活,而且去掉了棱角“出肩”的搭接用笔,从而使运笔更加流畅自然,这对于我们学习柳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区)人,晚号俟村老人、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清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因虎门销烟而名垂青史。
林则徐的书法融会颜柳,而柳书的成分相对更大一些。结体端庄平正,刚劲之中又富含秀气,形成了自家面目,在晚清历史上可以说是学柳而有所成者。
溥心畲: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字心畲,别号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溥心畲主攻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上世纪四十年代,溥先生的画价只有齐白石可以比肩。1949年去台北,任教于台北国立师范大学。
作为清皇室的贵裔,溥心畲自幼即受到传统文化的浓厚熏陶。他的书法在宗法柳公权《玄秘塔》基础上,融入了裴休《圭峰碑》斩钉截铁的笔画特色,风格略近成亲王,而在刚健遒美方面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溥心畲是启功先生的远方长辈,更是他学画时深承教诲的恩师。据启功先生在《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一文中回忆,“(溥心畲)先生好用小笔写字,自己请笔工完制一种细管纯狼毫笔,比通用的小楷笔可能还要尖些、细些。管上刻‘吟诗秋叶黄’五个字,一批即制了许多支。先生不但写小字用这种笔,即写约二寸大的字,也喜用这种笔。”鉴赏或鉴定溥心畬书画,一定要知道他喜用长锋狼毫这一特点。
就学习方法而言,溥心畲主张写小字必先写大字,以立其骨,如此方能刚健遒美,秀逸有致。
启功:字元白,满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启功曾自述其学书途径,是“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芳”,是典型的“二王用笔,欧柳结体”。但依笔者看来,启功的书法受《灵飞经》的影响也应很大,这可通过二者的笔画形态、用笔方法的比较,轻松看出。
启功的字,总体来说,结体中宫紧缩,左右舒展,清隽华美;气韵儒雅洒脱,外柔内刚,人称“启体”。而他学习柳体的临帖,也因带有自身非常明确的用笔特征,而被书法界成为“启柳”。
启功是中国书法界难得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其理论研究功底深厚,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用通俗的话语,将理论上较复杂的问题讲得清楚明白。笔者认为,启功必将因他独创的“启体”而载入中国艺术史册。
在柳体墨迹较少的情况下,学习启功临的《玄秘塔》可从中参悟到笔法,对于尽快掌握柳体的运笔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