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二王”书法的特点。元代袁裒的《总论书家》说:“右军用笔内擫而收敛,故森严而有法度;大令用笔外拓而开廓,故散朗而多姿。书法大家沈尹默先生也曾把王氏父子的用笔不同归为:“内厭”、和“外拓”,认为王羲之用笔“内厭、含蓄、沉着。儿子王献之用笔“外拓、豪放、飘逸”。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二王”书法的特点。元代袁裒的《总论书家》说:“右军用笔内擫而收敛,故森严而有法度;大令用笔外拓而开廓,故散朗而多姿。书法大家沈尹默先生也曾把王氏父子的用笔不同归为:“内厭”、和“外拓”,认为王羲之用笔“内厭、含蓄、沉着。儿子王献之用笔“外拓、豪放、飘逸”。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由此可知,王羲之传承了古人笔法,开创了“内擫法”,而王献之在内厭法的基础上,开创了“外拓法”。
“二王”书风的开创性,还表现在笔势和结体上。王僧虔:“变古制今,唯右军”。王羲之在钟繇真行书体基础上,去隶意而创楷法,并汲取张芝在章草向今草过渡期的经验(也有说法。张芝开今草),结合真书的发展,彻底改革了章草,创新了成熟的今草。而王献之,在父亲创造今体的基础上,结体字势更加肆意多变、姿态万千,气势不凡,形如“一笔书”。
“二王”今草的这些特征,充分体现了意在笔先,开气势贯通、以笔势生结体的先河。是晋人书法风韵的典型代表。
“二王”书法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习惯上人们把王羲之之前的古文字、章草以及书家,大多归为内擫法,大多数北碑、欧阳询、柳公权书碑,亦属内擫范畴;而王献之的“外拓法”,对后世影响虽然不及其父的“内擫法”,但因其强烈的书风、张扬的个性,也为世人所重。今草最有代表的张旭、怀素一派之“狂草”,以及颜真卿、米芾等书法,皆受王献之草书影响。
如何学“二王”笔法?应从传本墨迹入手,比较可靠的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孔寺中帖》及《兰亭序》唐摹本等,王献之的《送梨帖》、《鸭头丸》等。也可以从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米芾、赵孟頫临“二王”的书作中比较学习,求同存异。还可以临孙过庭的《书谱》和《十七帖》等,以丰富“二王”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