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何为行笔迟涩 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

0 2022-06-21 16:41:47

摘要: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书写隶书,行笔要“迟涩”,其实,粗细想想,似有不妥。这是笔力问题,也是书法运笔的方法问题,我谈谈个人观点,欢迎同道探讨。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书写隶书,行笔要“迟涩”,其实,粗细想想,似有不妥。这是笔力问题,也是书法运笔的方法问题,我谈谈个人观点,欢迎同道探讨。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何为行笔迟涩? 据说,东汉蔡邕在《石室神授笔势》云:“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意为笔力奋力前行,似有物相拒,两力相争,对抗前行。即笔锋在点画中运行,与纸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有迟涩之感。说明迟涩是形容书写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因人、因时而异的,并不能作为考量书法好坏之标准。

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这段话的中心思想,书法要表现文字的自然之美,起笔要藏锋,收笔要回锋,使笔力蕴含在笔画之中,笔画才会有立体感,如美女肌肤丰满美丽。很显然,这才是书法之美的笔力即“肤肌之力”,才是考量书法之美的标准。

因此来说,隶书的“行笔要迟涩”一说,不够正确。隶书的点画源自篆,尤其是东汉时期的碑刻,隶书成熟,规范极致,相对于楷、行、草而言,更为凝练、沉着,加之碑刻因素,不见笔法,极易将刀刻痕迹误读为笔力。其实,早期的隶书,简牍、帛书等书写自然、率性,如图一楚帛书;如图二青川木牍;如图三为汉简。这种笔法,在礼器碑中得到了继承。

故隶书与其它书体没有本质不同,书写工整、规范,只是基本要求,不做作、刻意为之,自然天趣,才是隶书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