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国时期的钟繇,人送外号“楷书之祖”,和王羲之并称“钟王”。他的代表作有《贺捷表》、《宣示表》,这两件都和关羽之死有关。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三国时期的钟繇,人送外号“楷书之祖”,和王羲之并称“钟王”。他的代表作有《贺捷表》、《宣示表》,这两件都和关羽之死有关。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
1
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
一开始,战局很好,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还俘虏了于禁。
但后来,徐晃驰援,东吴的吕蒙又偷了关羽老家荆州。
南北夹击下,关羽不得不败走麦城,被东吴俘杀。
曹魏集团的钟繇,上了封《贺捷表》,贺的正是这“关羽之死”:
应期克捷,馘灭凶逆。贼帅关羽,已被矢刃……奉闻嘉憙,喜不自胜。望路载笑,踊跃逸豫。
关羽之死彻底改变了三国形势。
蜀汉和东吴的关系降到冰点,刘备决定起兵攻打东吴。
东吴知道,要想和蜀汉开打,得先和曹魏讲和。
于是,孙权几次向曹魏示好,这就有了《宣示表》。
﹀
2
曹操
虽然,《宣示表》里没有写时间,但根据内容,可以判断上表时间该是在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八月左右。
首先,《宣示表》里有提到“先帝”:
昔与文若奉事先帝,事有数者,有似于此。
这里的先帝是指“曹操”,虽然曹操活着的时候从来没有称帝。
称帝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那是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的事,曹操死于当年正月,曹丕称帝是在当年十月。
称帝之后,就得改元,所以建安二十五年也是黄初元年。
既然曹魏已经篡汉,刘备自然可以称帝,于是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改元章武。
称帝之后,刘备觉得是时候教训一下东吴了。
当年七月,刘备开始挥兵东进,到了八月,孙权决定向曹丕上表称臣。
﹀
3
孙权
这应该就是《宣示表》的背景:
尚书宣示孙权所求,诏令所报,所以博示。
孙权是来称臣求和的——
深念天下,今为已平,权之委质,外震神武。
“权之委质”,“权”是指“孙权”,“委质”,也作“委贽”,字面义是送上礼物,引申义是称臣。
孙权明白,不能一边和蜀汉作战,一边提防曹魏,所以有必要向曹魏低头。
当然,谁都知道,孙权称臣是权宜之计,但钟繇仍然认为应该同意:
其所求者,不可不许,许之而反,不必可与,求之而不许,势必自绝,许而不与,其曲在己。
应该答应人家的请求,因为不答应的话,是我们理亏。
当然,答应了也别指望他们有多听话,但那样是他们理亏。
曹丕同意钟繇的意见,所以在当年十一月册封孙权为“吴王”。
转过年来,吴蜀之战有了结果,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最后不得不托孤白帝城。
《宣示表》后八年,也就是公元229年,孙权终于称帝,改元黄龙。
严格说来,这之后才是真的三国,但受《三国演义》影响,人们觉得这都到三国晚期了……
一年后,公元230年,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钟繇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