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书法中的“节奏”有哪些表现方式?日常书法训练过程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初看用笔不错,结字也尚可,但整件作品的给人一种乱糟糟的感觉,或者从头到尾就一个感觉,其实这就是:缺乏对节奏的控制和运用。
二、字组:字与字之间的关联性
所谓字组通俗点讲,就是书写过程中:以某几个单字为单元成一组(注:字数的多少,可以根据创作需要自行设定)?通过渐变式调整外轮廓大小,循环交叉运用,来实现排列的不规则性(如:大→小、小→大、大→小→大,小→大→小等)笔势上的连贯口诀:“上字尾,下字头”。如:
三、行列之间:横向与纵向的关系
行列之间,其实就是:纵横交错,相互避让关系(如:乱石铺街)大小、方圆相互交叉堆叠或者当你要突出某一行/列的效果时,那么周围的行/列,必然是作为点缀衬托的角色,理应适当弱化,让突出点更加显眼,常用的方法可以为:线条的粗细、字型的大小、局部的轻重运用,突出对比关系,给人一种层次分明感。旧文已详细分析过(章法-块面法),此处不赘述。
四、旋律:动静调节
一件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定位:是以“动”为主,还是“静”为首?也就是大的旋律或者表现形式,脑海里要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正所谓:“意在笔先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如:示例图中,整件作品以安静为主,偶有几处连带,给人一种静中有动的旋律,让整件作品的节奏感更加丰富(反之亦然)。
五、情绪变化:断与连的调节方式
一首歌仅有优美的歌曲,清晰的咬字,声乐语调的调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生动的把歌曲的情感表达出来,直击人心,抵达演唱者与听众的内心深处,使演唱者与聆听者产生共鸣,才能算得上是一首好歌,好的书法作品亦然如此。技法层面的合理,但不代表就一定是完美的作品。一件好的作品是可以呈现出作者的内心世界,或者创作过程中的心途历程,时而安静,时而激昂。“断”与“连”的两种表现形式(①“断”-(慢):体现作者的基本功;②“连”-(快):呈现创作者的才情;)可以使作品的层次感更加明朗,这种调节方式,在行草相间或者手札类作品运用居多。(注:“饱笔须快,渴笔宜慢”)
六、用墨:墨色的条件方式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是墨的艺术。墨分五色:即“干、湿、浓、淡、焦”,唐·孙过庭《书谱》中有云:“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以及南宋·姜夔《续书谱》中有云:“燥润相间,以润取妍,以燥取险。”通过墨色的交替变化,使作品中线条的形态更加丰富,让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层次感,从而构成作品中线条的对立关系,从而实现丰富和提升作品内涵、提高书法艺术表现力的,具体的表现形式比如:研墨可以使线条之间的层次分明;通用墨水与不同比例的水配合以及宿墨,可以呈现水墨效果。
七、轴线:中轴线的摇曳与平正调节
轴线的的摇曳与平正,体现创作者的:才情与胆识,心中是否有想法?是否敢于突破常规?如何在狂风中随意摇曳而不乱,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在不规则的变化中,呈现有法度的规则,这需要作者脑海里有想法。摇曳的关键点:腾挪错位(比如:错位“半字”),让看似凌乱的的局部,叠加组合后使整体的和谐。
八、留白:空间的营造
留白并非空洞无物,留白的好坏,决定境界的高低,合理的留白可以使空间更加合理,章法布局更加协调,减轻作品的压抑感。留白,大到作品整体空间的布局留白,小到单个字空间的分割留白,给人一种“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