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书写隶书,行笔要“迟涩”,其实,粗细想想,似有不妥。这是笔力问题,也是书法运笔的方法问题,我谈谈个人观点,欢迎同道探讨。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石门铭为摩崖刻石,作书者悬臂腾空,书写难度极大,仅凭功力成字,故点画多流畅而跌宕,显笔法圆厚兼有韧劲峻势,是此碑用笔之典型特征。所以临此帖,尤其要注意点画在中锋运笔过程中,保持一股气力和笔势,呈现“屋漏痕、锥画沙”之形迹。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练了很长时间的书法,水平老不见提高,有时水平还往后出溜儿,怎么回事?这是个很常见的问题。问题出在哪?练了很长时间的书法,点画笔法应该不成问题了。但是一写字就老觉得看不顺眼,也不知道是哪出问题了。仔细检查点画都写得很规范,但就是不顺眼。其实问题出在“力量表达”上。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我们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篆书从哪里入门的问题?二是学《石鼓文》可不可以从吴昌硕入手的问题?回答这两个问题,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明晰从《石鼓文》身上能够学到什么?也就是《石鼓文》的书法意义何在。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清咸丰二年(1852)6月,浙江余姚客星山下的严陵坞村一村民在山里取土,挖到一块较为平整的石料,运回村里,留作日后垒砌“甃基”(墓壁)用。村民清除该石上的泥土后,发现竟是块有字的石碑。当地诸生宋仁知道后,便通报余姚富绅、“金石癖”周世熊(字清泉)前来辨识。周世熊根据其文字记载内容与字体笔法,认定这块石碑非同一般,便与村商量运回自家庭院“卜日设祭,移置山馆,建竹亭覆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据史书记载,明代书法家王宠在小时候学习书法时,要做到自己所临摹作品与古人原作一模一样,他每次临摹好古人作品后,都要把自己的临作与古人的字重叠在一起,放在太阳光底下查究,看看是不是完全一样,如果有不同的地方,他也要进行一个修改,以此达到惟妙惟肖的状态。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清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在谈到书法点画的书写时,说了这么一段话:“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他把一个点画分成了三段来论述它的写法,用笔的方法就在于点画的两端,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写法,而要想写得像古人那样雄浑恣肆,写出古意,就必须要在中段部位来下功夫,当然,中段部位的神采也是来自严格的笔法的。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人生总有些不如意的事,关键在于熬。熬,不是逆来顺受的活着,也不是对命运的妥协,而是能量积蓄,是生命升华。 有些人熬着熬着,成功了;有些人熬着熬着,消失了。不如意时,不要抱怨怀才不遇,也不要抱怨生不逢时,要相信:苦心人,天不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兰亭序的美,我们不必说了。天下第一行书,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当之无愧。兰亭序只是王羲之写的一则前言,就像我们看书时,最前面那一页导语。真正的干货是导语后面的内容,兰亭诗就是兰亭序后面的内容。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赵孟頫《闲居赋》行楷,纵38厘米,横248.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书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一首,56行,凡627字,款署子昂。此作无年款,但从书法上考察,应是晚年所书,为赵孟頫上乘之作。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