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却只有汉字成为了一种艺术。之所以会如此,通常人们认为主要是因为汉字的形象和实物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并且能够运用毛笔进行书写,使汉字更加飘逸,具有形式美。对于书法中的形式美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在创作实践中的应用,能够为书法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阅读全文>>
林散之的书法作品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中日友谊诗》,这一作品被人们称为“神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他还有书法作品——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词作品《浪淘沙·北戴河》等,除此之外,他还书写过很多历史上十分有名的诗人的作品,例如孟浩然的古诗《春晓》、李白的《草书歌行》和《夜泊牛渚怀古》等。自作诗有《画堂》《颂长江大桥》和《秋思》等。他一生书法作品繁多,他的书法理念促进了中国草书书法艺术的发展。
阅读全文>>
当今书坛几乎是碑派的天下,但是碑派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如果学习不得法,就会滑向丑、怪一路。这个问题早就被历史上的碑派大家发现了,就是崇碑近乎偏执的康有为,后来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尊碑抑帖,而是主张碑帖融合发展。现在书坛坚持传统的书家,也有人试图延续这一传统,帖派大家方放就做了这方面的尝试,结果却适得其反。
阅读全文>>
东晋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羲之,其书法为何备受后人推崇?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当时历史环境的客观原因,也有他个人对书法艺术不断提升的主观原因,历史环境主要指当时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一部分精英阶层对书画艺术的推崇和膜拜,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地庙堂、楼阁、馆舍方兴未艾的碑刻,为书法艺术的展示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元腾墓志》、《张猛龙碑》等碑文就是当时历史的见证。
阅读全文>>
众所周知,书法艺术本来是一门很严肃的学科,它不仅有传承性,更有创新性。可是在传承性方面,有些“江湖骗子”打着书法家的幌子招摇撞骗,还称自己是什么中国书法家促进会副会长之类,蒙骗大众。其实,中国压根就没这个组织。中国书法家协会倒是有,这是官方认证的组织。 阅读全文>>
台湾的书法跟大陆的还是有所区别的,台湾书法这些年没有多大的变化,而大陆书法发展真是太快了,由写字、书法向书法艺术性方面迈进,而且越发展变化越快,但台湾的书法仍然是沿用以前的传统进行着。我们所见到的马英九的书法写得是中规中矩,他的书法是在欧阳询、柳公权书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后又自成一体的。
阅读全文>>
当代书坛创新书法占据了主流,传统书法被边缘化,沦落民间艰难传承。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有一批坚持传统的女书家活跃在书坛上,方放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传统书家,人长得清秀、大方,古人说得一点儿不假,字如其人,字也书秀美、流畅,让人爱不释手。就是这样一位当代书坛的帖派大家,在榜书面前也露了怯。她的大字比起小字来,显得太粗俗,与时下的创新书法并无二致。
阅读全文>>
书法是抒情艺术,但抒情力度有强弱、长短、个体群体之分,譬如囿于个人怡情、排遣类的书家,其抒情张力会弱一些,赏析者的感受也不会十分强烈而深刻;而抱负时代使命、有入世担当的书家,其抒情会十分强烈,有些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弥新。从书法情感释放与感受为切入点,探讨书法抒情的层次问题,以说明书法始终与书家情感密切相关,而情感又与时代际遇紧密相连。
阅读全文>>
大多数人学书法,都是业余爱好,既没有老师指点,也没有去参加什么培训,就靠自己低头在那临帖。靠自己单干,能学好书法吗?因人而异,有的人悟性比较好,走的路子比较正,进步自然不慢。有的人呢,琢磨好几年仍然不得窍门,学习效率自然会低一些。什么样的人学习书法进步快?其中有一大类,就是书法专业的学生。这么说吧,人家在学校里学4年,专门的时间,专门的老师,比我们自己摸索10年还要有效果。你看看这些大学生的作品,个个都是有模有样。
阅读全文>>
学书法,入门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蛮复杂的问题。古代学书法,是怎么练习的呢,他们除了学习篆书以外,有些人还从魏碑体学起,实际上,严格来说,魏碑体也是楷书,只是我们后来喜欢上把唐朝以后的真书称为楷书。而现在书法界普遍认为楷书的代表人物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赵子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