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武术在内在的机制中往往有融通性,二者的学习经验有时候也有互补,这里谈一则学习中的体会和现象。这里所说的“过度”并非违反技术规律之言,若是违反规律之“过”则出偏而打破平衡,正如孔子所说“过犹不及”。所有的最佳妙处,都在“度”中,而这个某种程度也是任何艺术技法的边界和追求的火候。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人所能学习的任何技艺,都是“内容,方法,状态”三项。以书法为例,内容是书法的理念,知识,这里包含了碑帖和笔墨工具。而方法则是调用内容的技术,笔法、结体、章法、墨法。而书法最终呈现的却不是内容,也不是技术,而是调御二者的状态。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说:“夫用笔之法,急捉短搦,迅牵疾掣”,可见写字的时机非常重要,而在关键的时候不可擅自停顿,要一气贯之,在势上寻求技术的细节,而不可在细节上去寻找势。武术在这点上与行草书非常相近,故而很多武术歌诀体现了这种速度与迅疾的关键之处。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中国文化蕴含了一种中和而富有弹性的生命态度,这种智慧体现在中国的各种技艺之中,具体体现为“松紧”和“虚实”。我们通过书法,来看看中国文化中的这一生命律动之特征。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松紧、虚实是中国艺术经常谈到的词汇。在书法中,好的作品,充满灵气的作品一定是要强调“松”,这是艺术理解的一个关键的开始。当然,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和多元性,很多人学习书法并非艺术目的,或者没有把书法理解为艺术,是以“紧”为第一要义。更加强调书写工整的实用性。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汉字对于中国文化尤其如此。一个文化的产生是和生存方式息息相关的,进而因生活的延展和感情的需要,演化出制度、技术、伦理、民俗、宗教、哲学和艺术。汉字直接演化出的艺术形式,就是书法。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文化具有衍存和求真两部分内容,衍存即生存层面的延展,求真则是形而上的提升。《易传·系辞上》曰:“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器则是实用性,而道是追求的目标。对书法而言,器是可读性和实用性,道则是自然中的规律本体,需要人借助汉字媒介而去体会印证。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文化的产生来源于生存状态,而文化的衍生出的生活经验与理念会形成认知体系和结构。不同生存环境的状态会演化不同的文化认知结构。而不同的文化认知结构则会有与其对应的文化符号。中国文化的符号是汉字,而汉字的艺术形式书法又反映了更多立体的文化信息。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关于中国哲学中的这个“体”有人说是“虚无”、有人说是“气”,有人说是“心”,总之,是非实体,非固定的真理本源,其实最概括的词还应该是“道”。“虚无”是道的状态,“气”是道的演化,而“心”是认知道的途径。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汉字的美,在这一阶段,是一种整齐符号之美。这时候的美学是收敛的,凡是能符合实用的顺畅识读,就是美的。这时候的美,是规矩方圆,是进退有度。山就是山,海就是海,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尊重一切的规定,认识工具向前人所定的规矩学习。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